不转睛地凝望着少年贵女……直到陆康怒火上扬,上前一步就要发作了,才幽幽地叹口气,重新跪伏在地上:
“小人不幸,不足五岁,慈父早逝;不出一载,生母另就。季……依大父伯父而居。”
‘寄人篱下’不是好过的,尤其许家还不富。更糟糕的是许家以前属于大富之家,只是近两代才衰落了,排场依旧收入锐减的后果就是家底迅速耗干。
在由富变贫的煎熬和无奈中,大伯母对弟妹改嫁却不肯带走亲生子的做法格外痛恨,认为给本就不宽裕的家庭留下只大大的拖油瓶,所以对这个侄儿特别苛刻;一等许季到十四岁,随便找了门亲事、分了点薄田就打发出门了。
许季左右盘算,觉得那点收成实在不足以养家糊口;就一咬牙卖掉家产,带上妻儿进京找出路。
可京城也难啊!
出仕的机会本就不多,帝都长安城却门阀林立。不仅如此,贵族们还喜欢互相通婚——但凡有官职出缺,都想着本家或亲戚了,怎么会让他许季一介平民得手?
不做官,想做事?有那么多本乡本土、熟悉情况的长安当地人,谁会雇他??
四处求访四处碰壁,受够了冷眼,好容易找到份象样的职位;可兢兢业业干了两年,突然之间,又被主家‘送’人了——他当时真是好绝望(⊙o⊙)啊!!!
听到这儿,馆陶翁主阿娇倒是想起来了,许季的确是武陵侯夫人黄氏送给她的。当时阿娇刚接手自己的产业,很需要些做事的人,于是得到消息的亲戚世交就推荐来很多,许季是其中之一。
贵族间互相送人很常见,从奴婢到管事都有送。当然,管事们的‘送’是虚指,他们都是自由之身;不过,正是因为他们的自由,才更容易遭到舍弃——相比很难彻底拿捏的良籍,贵族们更喜欢任用全家性命都掌握在手的家生奴。
阿娇记得当时她挺吃惊的,因为没想到介绍来那么多人;后来还从母亲那里借了人来审核。待人选定下来后,她决定每个都请过来见见。而长兄陈须还反对来着,说这些人哪里配受到正式接见?直接交给大管事分派工作就好。
不过娇娇翁主另有想法,她总认为既然要用人家,起码的礼数就必须有,若连见个面都不肯做,未免过于怠慢,万一弄到以后‘宾主对面都不认识’就成笑话了。所以最后还是准备了正式的客厅,将所有入选之人一一请进去,每位都花上点时间聊了聊。
想起一系列前因后果,娇娇翁主心平气和地出个评语:“以许季之能,可谓‘屈居’……”
馆陶翁主阿娇倒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