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户了解得不多,只能从林清口中拼拼凑凑出一些模糊的信息。
她还在傻站着,那位年轻男人突然拿着两张二十块钱到她面前,再次跟她说了谢谢。
“好味”的常规盒饭有两种价格,一种是十五元,一种是二十元,他两样各点了一份。周栗身上没带零钱,便用微信给他扫了五元。她收起手机,和年轻男人道别后准备离开,周孟航闻声站起来,跟她一起走了。
出到路边,周栗才问:“他们兄妹俩之前经常点我们家的餐吗?”
刚才她要出门送餐,林清问她送到哪,她说矮坡下。林清一听,给这两份饭多夹了些菜。她估计这兄妹俩也是常客了,只是周栗以前不在家,所以不知情。
果然,周孟航说:“周城做事的工地就在工业园周边,他平时也到你们家吃饭,只是这两个月不在家而已。”
他顿了顿,声音低下来:“小雅已经这样很多年了,当年......他们父母出事的时候兄妹俩年纪都还小,被吓得不轻。周城还好,小雅晕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就不记事了,连自己哥哥都是后面重新认识的。”
“你常来他们家吗?”周栗好奇,他跟兄妹俩明显不是一般的熟悉。
“嗯。”两人再度停在了坡上。
周栗从周俨的口中,知道了当年事件的后续。
出事后,这对兄妹没了父亲,母亲也进了监狱。母亲是省外嫁过来的,因而除了父亲这边的亲戚,没有什么人能照顾到兄妹两人。父亲的亲戚也只断断续续来过几回,后来便没出现过了。兄妹俩一直在叔叔的抚养下成长到如今。
那位叔叔便是周孟航的父亲,周启文。
生活环境使周城少年老成,周启文抚养他到高中毕业,他主动选择了辍学,一直跟在周启文身边,帮助周启文出海捕鱼,还不愿意领工钱,他说这是还债。周雅的精神一直不好,常常要去看精神科,一开始是在市里看,后来需要到外市,周启文后来便是以此说服他收下工钱。
等到周雅的情况好转后,他就不跟着周启文出海了。每回出门都得十天半个月,他放心不下周雅,于是跟别人在沿湾附近的工地做事,工作很辛苦,但赚的钱多,时间也相对自由。往常他出工时总要把周雅托付到周孟航家,后来周孟航和周期然都去了外面上学,周城就在村里找了个妇人作看护。
生活虽然还是清苦,但也算是步入了正规。
“周城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周孟航说:“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比他好。”
周栗听完,心里也觉得敬佩,但她不赞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