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真个是:一门鼎盛万民遭灾。袁甲三的另一侄儿袁保中留在家乡办理团练,虽不曾挣得功名,却也不失为地方上的一霸。此人正是袁世凯的生身父亲。”(陶菊隐《袁世凯演义》,中华书局1979年版)
“袁甲三,字午桥,河南项城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子保恒,字小午,道光三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清史稿》卷四一八)
第二节青少年时代
同治七年冬,笃臣公以道员发往江苏差遣,公侍行。淮安张中丞汝梅留度岁,极爱重公,许其远道。八年,侨寓扬州,复移江宁。《容庵弟子记》卷一。
幼失怙,性放诞,不事家人生业,笃好交游,上自骚人侠客,下至屠沽者流,皆相友善。凡乡里有以势凌人者,辄代不平。
世凯兄弟六,嫡母刘氏,只生其次兄世敦一人。凯与世昌、世廉、世辅、世彤皆庶出,其兄多恶之。又见其挥霍无度,恐为所累,因与析居,未几而家产荡然,诸兄不齿。日与诸无赖游,生端好事,渐为乡党所不容。〔日〕佐藤铁冶郎《袁世凯》。
“公家居多暇,嗜酒,好骑马,日饮数斗,驰骋郊原。”“值考试,又喜为人捉刀,士林有微辞。”“公性任侠,喜为人鸣不平,慷慨好施。”(《容庵弟子记》卷一)
“当世凯呱呱坠地之日,值洪杨正盛之时,比长,性极猛鸷,且有武力,日与同族之昆季世廉、世敦、世傅嬉。稍有忤,辄别家远行。”(《袁世凯轶事》)
“1876年即袁保中死后的第二年,袁世凯在家乡同一于氏女子结婚,次年长子袁克定出生。”“袁世凯虽然生了儿子做了父亲,可是他自己还是个胡地胡天的恶少,家里没人管得住他。结识了一批市井无赖少年,经常带领他们演习行军作战,自己发号施令俨然一世之雄。”(《袁世凯演义》)
其胞叔保庆以道员宦江苏、山东等省,颇有战功,老而无子,拟立世凯为嗣,遂往依之,而故态不稍改变。〔日〕佐藤铁冶郎《袁世凯》。
“胞叔笃臣公保庆为端敏公甲三从子,从端敏公暨毛文达公昶熙转战皖豫间,年四十无子,爱公,以为嗣。”(《容庵弟子记》卷一)
“同治八年,公八龄,从笃臣公宦山东,延师明经王志清授读,颖悟过人。师导游明湖,入铁公祠。从师问铁公事迹,太息流涕。携入剧场,遇演忠孝事迹,乐观不倦,荒唐神鬼,辄屏不视,师大奇之。”(《容庵弟子记》卷一)
“袁世凯在弟兄中排行第四,他的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