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俄为主。李鸿章务将调兵事宜赶紧预筹,为朝发夕至之计。先事宜审慎,不可大意。临事宜决断,不可犹疑。一面酌调兵轮赴朝鲜海面,不时操巡,以联声势,并电催陈允颐询问之事有无把握。刘瑞芬诘问外部若何情形?一有确复,即电闻请旨办理。钦此。
李鸿章奉旨后,即派丁汝昌水师,及暗雇商船装运陆军前往。袁世凯知事机已动,即明向韩延诘问。韩王本属无脑筋人,一时为袁所逼,乃出此走险之谋。至袁诘问,知事已泄,惊惶失措,父子君臣相顾而泣,概委不知,派诸大臣求袁容量。不知袁久已电达政府,问罪之师已经在道,又知韩王无能,俄政府未必开衅东方,复电李鸿章速其实行。
袁电六:
韩王使送文凭人蔡贤植逃,而幽害之以灭口。欲抵赖匿凭,以待俄兵。然文凭有韩王国宝,将不知从何抵赖?鬼蜮情形,殊可切齿。此时臣民交哄,举国鼓沸。如有五百兵,必可废王,擒群小解津候讯。查王及妃托俄已深,事必通俄,勾引串谋,愈去愈深,华难胜防。凯本庸愚,谬叨委任,际此非常,瞬息千变,日夜焦急,伏乞宪台密授机宜,庶无陨越。
李鸿章连接袁报,兵已首途。兹接袁电,又添四兵舰驰抵仁川,以备乘机举事。时日本各报多载此事,民间大哗。而伊藤、井上诸氏,持静以待动宗旨,盖深知清政府有始鲜终。一切皆已准备,适丁汝昌所带定远舰队触石受损,驰往日长崎石坞修理。而国民深恨清对韩举动恶劣,见清水师兵登岸,聚众杀伤多人。丁遂电禀李鸿章,谓日本群情汹汹,韩事宜慎,不可轻举。于是日清两国杀伤水师军人问题又起。李鸿章前顾后吩,使果废韩王,恐我国必不认可,又因屡询俄政府韩求保护一事,俄皆答以不知。韩又推系小人所为,已拿金镇嘉等治罪。驻俄清公使刘芝田向俄政府极力探询,毫无影响。李鸿章遂密示袁世凯趁风收帆,令韩政府索回与俄使原文,严惩群小,权了此局。而调将惩兵之举,亦遂消灭。袁得李示,阴使韩民怨谤其君,迫韩王索回联俄公文。韩王不得已,往求俄使。俄以此事袁世凯不应干涉,倘再催索,即电俄政府戎衣从事。韩人左右为难,而俄使任中国多方鼓动,佯为不知,中国终无之何,只得因循了结。嗣世凯令韩逐去近臣数人,韩派宰相徐相雨赍国书赴清廷辩诬谢罪,并照会袁世凯,声明韩廷实不知情,设有此事亦小人妄造,实非公文。又启用金允植,其事遂寝。录朝鲜致袁世凯照会于下:
为照会事,照得本政府屡蒙贵总理诘问本政府有公文送俄公使求其保护等情。查此事国王暨政府皆不得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