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却神彩飞扬地道:“如此好故事应该捉笔留史呢,主人公也应该是我们的唐寅唐相公喽,我张灵不敢当了,哈哈,好故事呀。”
苏亦星这时才明白“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是完全与唐寅无关的事,可能是后人为了好看硬加上去的,在真实的世界里唐寅从没有过为了个丫头卖身为奴的事,看来故事与历史是二回事呐。(其实后人是把明代陈元超、俞见安的风流韵事加到了唐寅的头上了)
“好了,今日故事就到此吧,春日一刻值千金呀,这些事以后再搞吧,放着美女不是看的啊。难得有几个圈圈诗人在伴,开始吧。”张灵一直把女诗人称作“圈圈诗人”,起源于女诗人朱淑真的圈儿词,而且又带有一语双关的淫秽意思……
唐寅身边的粉衣姑娘开口道:“三位均是江南有名的才子魁元,若是作音律诗词小女子恐怕不是你们的对手,最后的酒一定是我们姐妹几个包了,这样有点不太公平了呀。所以小女子的想法是干脆做对子好吗?”
“好呀,就依你吧。”众人点头认可。
粉衣姑娘起头,略为沉思一下道:“我出的上联是:‘檐下蜘蛛一腔丝(私)意’。你们哪个先对呀?”
“咦……”唐寅张灵均愣住了,想不到这位粉衣姑娘到真的是个巾帼奇材呢,出的题目看是简单,实则想要对工整却是不易呢。风月场中有这样的女子也算是一段风流佳话了。
“哈哈,对不上了吧,第一回合就不行那是要罚双倍酒的哦。”姑娘们已经在起哄了。
“慢着,有了。”唐寅把折扇在手心里敲了几下,吟道:“庭前蚯蚓满腹泥(疑)心。”
“妙呀,老唐真不愧是老唐呀,服了!小子不才该浮一大白。”张灵又是点头又是摇头。
三位姑娘也是惊讶地张大妙目,屏息凝神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解元公到底是解元公,小女子心悦诚服。”说罢面前杯酒一饮而尽。
接下来是张灵出题由姑娘们来对,张灵出了个:“因(何)荷而得(偶)藕。”
绿衣姑娘想了老半天总算答出个绝妙下联:“有(幸)杏不须(媒)梅。”虽然时间久了点,但却是个上好对子,也就免了罚酒了。
轮到第三位紫衣姑娘出上联了,紫衣姑娘到也是文思敏捷,没多久便想好了:“虚心竹有低头叶。”
该是轮到苏亦星来答对子了,可是苏亦星是个现代人,虽说读书时的文学功底还算是不错的,但与那个年代的出色文人比起来却相差得实在太远了,简直无法提呀。想了想只有多喝酒了,站起来喝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