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外孙给他扶灵送终, 他若愿意, 就将这些东西送给外孙好了。”
陈连江心里一琢磨,还是陛下这么办的好,便笑道:“奴婢还说呢,忠王爷要给郡主备一份嫁妆那是理所当然,忠王爷这些年军功赏赐家底子可不少,不给郡主他给谁呀,可是怎么连库房钥匙、下人身契也一股脑都交给郡主了,难不成忠王爷以后就不回来、就不吃不用了?陛下您放心,奴婢这就给他送回去,将您的话原样告诉他。”
郭遇在十月初动身离京。百日国孝,一直到了腊月中才结束,国孝这件事情,自古以来都是该有的,然而国孝时间太长,民间受的影响其实很大,国家社稷总不能就停滞不前了。
果然国孝一过,又正赶上年前,眼看着要过年了,士农工商、官民百姓纷纷脱掉素服,换上鲜亮的衣衫,画舫上丝竹重新响起,红灯笼重又挂起来了,就连年前年后的婚庆喜事一下子都特别多。郡主府的丫鬟们纷纷换上好看的新衣裳,针线房更是一口气给叶初送来了几箱子颜色鲜亮的衣裙。
那一阵子西北边关却有些不太安稳。西北边关接壤的邻国被称作北番,番邦其实却是由大大小小十几个游牧部族所组成,老国王死后几个王子内讧,王族日渐式弱,并不能良好的约束部族。这些部族本身都不大,掀不起大风浪,却逞凶好斗,时常骚扰大周边关。
当然了,小打小闹的骚扰对于朝廷来说并不当回事,这些游牧为生的小部族各自为政成不了大气候,赶走就是了,反倒是如果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当真都被收服统一了,倒成了大周边关的一大隐患,不利于长治久安。
而这一年夏秋西北大旱,入了冬却又闹起了雪灾,北番走投无路,几个部族便联合起来,对西北北疆、绥州一带侵犯滋扰,为害边境百姓,抢走牲口和粮食。绥州接连送来几道军情,朝廷接报之后立刻做出了应对,同时谢澹决定让韩子赟回绥州去。
宣平侯年迈,长子已死,宣平侯带着次子在西北边关一带防守,面对北番部族这种零零散散、一哄而来,毫无规律的麻雀战术便陷入了被动,战线拉得太长,疲于应付。
韩子赟这个时候被派回西北边关,心中自然明白意味着什么。临行前谢澹见了他,告诫他一味防守解决不了根本,蛇打七寸,集中兵力该出击主动出击。
腊月初,韩子赟只带了十几名贴身侍卫,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赶往绥州。他带着朝廷从西北和北方几大州府调集兵马粮草的诏书,就近运作,正月底便传来捷报,宣平侯父子率军主动出击,接连重创此次拉帮结伙带头闹事的大部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