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商被那一缕刚好照在自己脸上的暮光晃得睁不开眼,只能抬手遮在眼顶,半眯着一双眼睛准备往城外走去。而在她之前的花渡走着走着却突然站住了脚步,他刚好逆着那道暮光站在巍峨的城门之下,用闲着的那只手解开了下颌的麻布,这才面向她低声说了一句话。
因着那道刺眼的光芒,引商实在是看不清他的目光,可却清清楚楚的听到了那两个字。
“谢谢。”
一时间百般情绪涌上心头,引商来不及一一细品,反应过来的时候,千言万语只化成了一句,“咦?”
而在她前方,日落西山,那撑着一把红伞的身影却消失无踪了。
☆、第22章
七月初,正是天气闷热的时候。即使入了夜,长安城外泾河水的水面上仍是雾气朦胧的,人站在河这岸望向河对岸,只能望见隐隐约约的人影,连对面站着的是男是女都看不清。往年的这个月份,河上有雾正常,可是现下明明起了风,那雾气仍萦绕在河面四周,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今日收成比往日都好,何四收拾起渔具准备回家的时候,还破天荒的与一同打渔的几个汉子说笑了一会儿,几人说着最近河上的异景,又你一句我一句的乱侃了一番,谁也没有留意到周围的变化,直到夜幕渐深的时候,大家都要各自赶回去吃晚饭休息了,才有人好奇的提了一句,“何四,怎么没见你家三郎?”
何四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小儿子三郎才七岁,在他们渔民间也算是“老来得子”了,故此不止何四对这个儿子十分宠爱,就连相熟的人都会有事没事打听几句。今日白天的时候,天色还算好,何四便带了三郎在身边一起去泾河打渔,现下听到有人这样问,便随口答了句,“收了网之后就让他去别处耍了。”
平日在泾河边嬉耍的孩子不少,三郎年纪尚幼,跟着父亲打了一天的渔,自然会觉得无趣。故此,等到何四一收了网,他便央求父亲想去下游那边跟别的孩子玩一会儿。三郎是自小在河边长大的孩子,虽然年纪小,可是水性比大人还要好,何四一向放心得下,便也任由他去了。
只是如今天色确实是不早了,跑去远处嬉耍的三郎却仍是不见踪影,何四被人这么一提醒,嘴上虽然不在意,心里也犯了嘀咕,难不成是这河上雾气太浓了,三郎看不到回来的路?
不想还好,这样一想就收不住思绪了。相熟的渔民们都收拾好东西各自归家了,何四心不在焉的跟他们道了声别,还是扛起渔具准备沿着河岸去寻儿子。
萦绕在河面上的薄雾不时腾空飘起,飘飘渺渺的,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