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盒之中便是楠木函,林无隅亲笔题写的柬帖就在其中。
见仇红沉默,萧胥有些艰难地开口:“...今日我顺路去将军府,叫管家提防王长安等人派来的家奴。之后管家便提起了这件事,我..我看了一眼,便一并带过来了。”
他刚说完,仇红才像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一般,回他道:“多谢。”
萧胥无法忍受这样的氛围,仇红安静得出奇,却也不去看那张柬帖,他又无法自作主张替她扔弃或打开,只能闷闷地等着她的动作,又像是等待着一个最终的答案。
红烛燃过一半,仇红仍然没有要动作的意思,萧胥终于忍不住开了口:“若你不想......”
话音未落,仇红已经伸手打开了柬帖。她将柬帖摊开,铺面而来的清香让她一时恍惚,红烛昏暗,她叫萧胥再点上一盏新的,放在她眼前,明光之下,她看见林无隅标致的小楷落在纸卷。
“礼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诗咏宜家,敦百年之静好。赤绳系定,珠联璧合。静候佳客,光辉庭筵。”
落款:林无隅,携家妻杨知微,敬上。
烛火微颤,字字分明。
仇红看得有些出神,林无隅的字迹让她毫无防备地忆起了往昔。
他们曾经的确有过一段连她自己都艳羡的过去。
林无隅好像生来就是来包容、接纳她一切的人。
不必费神,不必猜测。
他们相识于云疆。
那时绥云关一战刚刚告捷,仇红打赢了一场几乎不可能胜利的仗。
在那之前,仇红只是投军参战的一个小小兵士。绥云关一战,梁军已行至穷途末路。对面是泯、武两国来势汹汹的骑兵,而后梁粮草紧缺,兵士伤残,几乎毫无战胜的可能,如今再战,只是为了死得其所,不做亡国之徒。
仇红上阵前,手里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武器,战至后来,才从死人手里借过长剑,继续奋战。
在上阵前,她便得知,此一战,她所在的偃月营只为慷慨赴死,死士百人,皆不改其志。他们彼此帮忙在衣襟处绣上姓名家乡,到了仇红这里,她只摇摇头,拒绝了递来的针线。
“我并不觉得我们一定会死。”
她语气淡然,披甲上阵,甚至没留给他们反应的机会。
而事实也印证了她的话。
开战不过一刻,仇红便察觉到敌军懒散、轻敌之态,即使是军中尖锐之部,也毫无防备、预警之心。
一支打仗的队伍,如果像这般军心涣散,缺乏士气,当她们面对一支决心坚定、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