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没有看见似的,依旧在和稚奴说这话,好像是在叮嘱他些什么。李治,也是到了分府的年纪了啊。
小澈儿早就习惯做皇祖父膝盖上了,一点没含糊,没两下就爬上李二陛下的膝盖:〃皇祖父,师傅夸了十三叔,再夸的我……〃
〃哦?〃〃那也是夸了啊。〃
〃父王说我得跟十三叔学呢,学百家之所长才行。〃
〃恩恩,听你父王的,你父王幼时聪慧着呢。〃
〃父王说皇祖父才是真正聪慧的人,胸怀天下~〃奶黄包嘴巴甜起来的时候能腻死人,但是一般人都乐意被他腻死。李二陛下兼李承乾,都是这种人。
〃澈儿好好学着,以后也做一个和皇祖父一样胸怀天下的人,好不好?〃
〃好!〃小澈儿回答地极其干脆。
这番祖孙对话,落入众人眼里,自然有不同化学反应。如房玄龄、李绩、程知节等人,皆是乐于见到正统得继的,而李元昌,则另有打算。而另一位,魏王李泰,则差点将牙齿都给咬碎,却不得不面带笑容,继续应对这让他很是难受的宴会。
忘不了啊,一向那么宠他的母后,竟然让他主动去跟父皇提,他要离京去封地!
母后怎么可以这般对他?怎么可以口口声声称是为了他好?
若不是在这么多得罪不起的人面前,他也许真的就摔杯子走人了啊。
可是,今天这幅场景,就是母后的答案吗?父皇不是也很宠欣儿和徽儿吗,为什么从来没有抱着他们坐到皇座上过?父皇不是也许了他建文学馆吗,为什么却没有将房玄龄、孔颖达等人指给他做老师!
为什么啊为什么!这就是答案吗?这就是他一直不服气、一直不肯认输找到的最后答案吗?
李泰不知道的是,他母后比他看得清楚多了。长孙皇后绝不允许兄弟相残的事情再次发生,而李二陛下,也不会愿意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再发生到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儿子身上。
本来还有些犹豫的李二陛下,因为小澈儿的那件事,才下了决心。无论那件事与李泰有没有关系,他都是不能再在长安待着了啊,这于他们兄弟,有害无益啊。
这才有了长孙皇后与李泰的那番谈话。
一月后,诸王赴封地,除了新封的滕王李元婴,一道赴封地的还有魏王李泰。这似乎让众人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而褚遂良则身为王府长史,随着魏王离京。此人正是多次奉劝李二陛下尊'圣人制礼,尊嫡卑庶'的那位啊。让他做王府长史,哎,李二陛下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啊。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