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设想在原来三大任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军队办成能文能武能革命能生产的兵民一体化的大学校,在1966年给林彪的一封信中说:“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今天来看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战略思想,无论就一般历史意义而言还是就当时具体国际环境来看,都具有开天辟地的伟大意义。
就一般历史意义而言,古今中外的任何军队,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是并且始终是一个寄生性集团,是社会和人民的沉重负担,毛泽东设想的兵民一体化大学校,不仅把军队变成了一个生产性集团,甚至把军队直接融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之中,和人民群众完全融为一体,民中有兵,兵中有民,民即是兵,兵即是民,这是融千古智慧万般文化为一炉的最伟大的军事思想,是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大同世界的军队天然归宿,是只有一代大佛的无边智慧和悲悯胸怀才能设想出的化干戈为玉帛的最终乐园。
再就当时具体国际斗争环境来看,毛泽东这一兵民一体化思想更是独具千古智慧,硬是让中国这样一个物质力量薄弱的国家,成为中美苏世界大三角中日益强大的一角。当时中美苏形成了各自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军备发展模式:市场订单的美国模式,资源消耗的苏联模式,兵民一体化的中国模式。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美国军备发展,采取的是订单模式,由国家和军队向企业下单采购,军备越庞大,企业订单就越多,创造的产值就越多,经济发展就越快,可以说,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军事计划推动的,特别是三大军事计划(曼哈顿计划耗资百亿、星球大战计划耗资千亿、导弹防御计划正在展开)推动美国经济完成了台阶式的三个历史飞跃。美国之所以不断制造世界紧张局势,喜欢军备竞赛的原因就在于此。而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苏联军备发展,是不创造任何价值的单纯的资源消耗,是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单方面的国家投入,是国民收入的一种单纯扣除,军备规模越大,国家负担就越沉重,人民生活就越匮乏,苏联就是这样最终被美国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