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海棠爹就在恒家商队上做账房呢,是以有爹娘疼爱,一点都不想嫁人。
“哪能不嫁人呢?世间哪有女子不嫁人的?”赵大嫂笑得无奈,“我当时比同龄姑娘嫁人晚了半年,我弟弟弟妹就天天在家指槐骂桑,村里人也指指点点。”要不,也不会不打听清楚就胡乱嫁到临安赵家来。
温玉暖摇摇头:“少东家就不嫁人!”
赵大嫂一愣。
温玉暖就道:“曼姐姐谁也不怕,谁嘲笑也不理会,就不嫁人!还开着这么大的酒楼,管着这许多男人,我以后要像她一样!”
她童言稚语惹得账房里笑声不断。
转眼到了三月上旬。
今年却是三年一次的科举试,士子们都要往观桥贡院去引试。引试三日,士人在贡院里坐足三日,吃喝拉撒都在贡院。
有巡廊的军卒举着笔墨纸砚、点心菜肉、泡饭之类在檐下卖1,有余钱的士人便可掏钱买些,没余钱的也无妨,自己带冷饭团子点心都可进去。
反正有八厢太保巡房,又有军卒在门口搜身,只要你不带进去舞弊之物便可。
三年一次的大比,各省不下万人都要骈集于京城,京城里热热闹闹,商家们也摩拳擦掌要赚一笔银子。
巡廊的军卒们借此也可也赚一笔钱,毕竟这时候卖多贵都有士子愿意买单。
临安还兴起了一句俗语“赶试官生活”,专门指这些游山玩水四处吃喝玩乐的学子生涯。
有这么近万人的大主顾群,曼娘自然也认认真真筹备了起来。
她先在贡院和国子监附近售卖起了“高中路菜”,是将路菜中适合考试时吃得食物单独挑出来。
有薄皮春茧包子、炙焦馒头、蔓莆包糜子甜糕这样的主食,选的都是容易拿取不掉渣的。
有云梦豝儿、姜豉肉片这样的咸肉,不容易坏掉,本身也容易存放。
还有璎珞茶花糕这样的甜点,一口一个,能放个三天不坏。
都装在小小的红漆点心盒子里,又雅致又精巧,重点是食物毫无异味,极其适合在科考时候拿出来吃。
这却独树一帜,学子们在临安城赶考,还从未见过有商家专门准备考试时候的菜品。
一般商家也就准备些酒肉让他们在科考前后吃,却很少有人专门准备考院里的食物。
一来嘛这考试非同小可,要在里头关三天,万一食物损坏使得别人拉肚子,只怕会被砸招牌。
二来学子们一般都自己准备菜品,为的是求妥帖。便是备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是以曼娘这“高中路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