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胡人口众多,也给司马珂和王猛治理河北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很显然,治理河北比起治理河南,不知要困难多少倍。
胡人基本都是游牧民族出身,不喜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最多的职业是当兵、养马,还有打猎、偷盗、抢劫,部分胡人会点小手工艺,胡人们的女人们会做胡饼。
比起汉人的顺从和勤劳,胡人喜欢好勇斗狠,动不动就闹事打架,而且很多人都很懒惰,极其难以管理。但是杂胡人口比例这么高,想要治理好河北,首先就得治理好杂胡。
为此,王猛向司马珂提出了几条治理河北的措施。
首先,将当初渡河逃往河南的河北汉人二十余万,全部迁回到河北,增加河北的汉人比例。对于那些祖祖辈辈生长在河北的汉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叶落归根的好机会。
同时,将杂胡之中十六到三十岁之间的男子约三万余人,征兵入伍,充入晋军之中为辅兵,给他们发放粮饷。这部分人,是杂胡之中最好勇斗狠的人群,若是让他们留在城市里,将是巨大的社会治安隐患。只有散落在凶名赫赫的晋军之中,杂胡们才会老实得多。而且杂胡的青壮入伍之后,有了粮饷,虽然不多,但是也能足够全家老小吃上土豆和红薯,填饱肚子,不至于饿死,也算是一种安抚。毕竟,在石虎时期的河北,能填饱肚子是所有普通百姓们的奢望,包括杂胡们。
其次,将杂胡之中三十岁到五十岁的男子约十万余人,征召在一起,挖通和扩展滏水——漳水——白沟——黄河之间的水道,并发放劳动报酬。要想恢复和发展河北,离不开黄河南北两地之间的经济往来。比起陆路运输,水道运输的成本显然要便宜和快捷得多。同时将十余万的胡人壮年男子拉入挖水道的队伍,让他们能吃饱喝足,还有收入能够养活一家人,也有利于河北地区的安定。
至于其他老弱病残,鼓励他们参与生产劳作,由官府提供粮种、生产工具和土地,让他们正式融入中原汉人的农耕文化之中来。
当然,胡人一向习惯了游牧生活,散漫而好勇斗狠,自然不会那么听话的,难免会有人起来闹事和甚至造反。
对于这部分闹事的胡人,司马珂和王猛是丝毫没有半点留情,只要有人敢冒头,就立即诛杀,将其脑袋悬挂于城门,以儆效尤。就算是帮凶,也一样就地格杀勿论。
在斩杀了上千颗人头之后,胡人们终于老实了,乖乖的听从官府的安排。毕竟,晋国的官府,给他们指向的道路,是一条活路,而非像石虎那般逼得民不聊生。
……
在羯赵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