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也是天注定
转眼儿过了年,三姑娘带着没什么东西的二十四抬嫁妆上了花轿,嫁的是大太太娘家大嫂子的亲侄子,这位三姑爷随着爹娘在湖北任上,前年中的秀才,人长得俊,诗文也还了得,偏就是个病秧子,日日抱着个苦药罐子。要说这病却也不要命,只是那么日日耗着离不了药罢了。
若非如此,沈家大太太也断看不上自己小姑家的这个庶女。虽说也是个美人儿,那出身可真配不上自己那侄子。议亲伊始,沈太太听周大太太说这周府里三姑娘脾气秉性是个好的,自小儿便良善,些微有些胆子小,针黹女红也算得上精致,沈太太心里头这么一合计,自己那嫂嫂严苛非常,最是个悭吝之人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了八瓣儿花,家中不养闲人,就是府中的嫡出姑娘们也是要亲手做些活计的,这位大嫂惩治人的手段更是新鲜,不打不骂就能让人打从心底里服了软儿,不怕这媳妇过门儿后不服服帖帖地伺候着夫婿待得过个一年两载地诞下个麟儿,沈太太心里头想着,她那娘家也算有了个后。
一边儿是自己的娘家嫡亲侄儿,一边儿是婆家小姑的庶女,沈大太太算计得清楚明白,就是这个侄媳妇儿一举得男,也不怕她仗着娘家撑腰从此不服管束。说来说去,自小便顽疾缠身的侄儿是个好孩子,与其娶一个不知根底的媳妇,年长月久地,若是哪一日头上的公婆仙去了,那媳妇儿仗着娘家的势给侄儿气受可不就糟了糕。
这么左思右想,沈大太太才算是跟自己的小姑子定了这么一门亲事。周大太太对待庶出的女儿自来都是要“嫁得其所”的。大姑娘嫁了樊姓皇商,樊家满意与否大太太可是不理会,那樊家三万两银子的聘礼,大太太可是除了拿出一千两给大姑娘办了点儿嫁妆,剩下的都留在了文贤院。轮到这三姑娘呢,沈家大太太的兄长是湖北一个地方上的知县,最是惧内,偏又讨了个母夜叉般的太太,这三姑娘的夫婿听说又是个药罐子。周大太太痛快地应允了这门亲事关键是要靠着自己这位嫂嫂尽心奉养自己年迈多病的爹娘双亲,加着这周大老爷的官位也还要靠着这位娘家嫂嫂给牵线搭桥,因此上才不好拒了沈大太太的提亲。原本这三姑娘是早就定了去处的,周家大太太前两年就打算将她许给京里的吏部尚书做第五房姨奶奶也好给周大老爷加官进爵铺路。
三姑娘嫁去了湖北,周府里忙着整理给四姑娘的陪嫁。这些个东西可是打从四姑娘尚在襁褓之中便开始准备了的。各色金银细软,玉器玛瑙,瓷瓶珍玩,字画古书是应有尽有。那日常的家伙式儿更是备了个齐全。从屋子里用的恭桶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