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观音给她药丸服下,遂有孕;为了弥补道教的损失,说天妃少女时照妆于井,有神人捧一双铜符从井中出来给她,13岁时又有老道士前来教授玄微秘法。可见天妃的诞生固然是观音显灵,学的却是道教正法。儒教长期排斥妈祖,直到清朝封妈祖为天后,态度才有转变,莆田学者陈池养写了篇《孝女事实》,重点着落在林氏救父葬兄的行为上,把天妃当成一个孝女。
妈祖是航海神,明清两代,妈祖信仰被福建水手带到沿海各地,在台湾,妈祖是信众最广泛的神灵,近代以闽粤沿海居民为主体的移民浪潮,更将妈祖信仰传播向东南亚国家,甚至美洲和欧洲。可以说,哪里有华人聚居地,哪里就有妈祖信仰。
我于2005年初去过湄洲屿,那是一个面积14平方公里的小岛,渡轮每小时一班。岛上,妈祖石像高大巍峨,相思树与松林簌簌有声,庙宇群气势恢宏,依山而建。我看见身穿一色大红花衣服的妇女们,肩挎绣着“妈祖保佑平安”的布袋包,来到一座又一座宫庙,在神像前殷勤跪拜,虔诚上香。回程的渡船上,遇上一个来自台湾的进香团,人人身穿黄衣,佩带胸卡,有几人怀里还紧抱着一个小妈祖。我问是不是请了妈祖回去?
“早就请了,现在让妈祖回娘家。”
“多久回一次?”
“每年都回。已经回了三四次了。她也会想家的。”
我觉得在信徒眼里,妈祖太有人情味了,像个普通的人间女子。
在福建的神灵中,二徐真人获得的御赐封号最高,其次是妈祖。一帝一后,命运大不相同。二徐真人仅仅得宠于明皇室,没有广大的信众基础,一旦改朝换代,清皇室对他们失去兴趣,就迅速衰落。湄洲神女慈悲博爱,为底层民众所亲近,她在航海救护方面的功能,与福建灿烂的海洋文化相结合,加上统治者推波助澜,遂变成风行海内外的明星神灵。
看看湄洲屿宏伟的天后祖庙,再看看灵济宫破落的上帝寓所,世态炎凉,让人感慨良多。
神人之间:造神者的光荣
福建本土神灵众多,脉络复杂,叙述起来十分困难。幸好徐晓望先生的《福建民间信仰源流》和林国平先生的《福建民间信仰》早已做过梳理,本文许多材料与观点引自这两本著作,谨致谢意!现在我从书桌抬起头,思考一些缠绕心中的问题。
第一个感慨是,古代闽人,不论闽越人,还是中古时代的汉族移民,他们与神灵的关系多么亲密啊!我们说,出于软弱和无知,他们造神。然而,造神者又是多么豪迈的一个名字。他们睁大清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