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要多收些银子。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劫富济贫了。
萧煜这些天被江南的旱灾弄得头疼,现在正是稻谷抽穗的时候,一连一个多月不下雨,田里干得土地皲裂,十多万百姓没有收成,要不了多久就会饿殍盈路。江南是鱼米之乡,今年的粮食颗粒无收,米价当然会上涨,旱情影响到的已经不光是江南地区,整个西照国的穷苦百姓都快吃不上米饭了,赈灾一事迫在眉睫。
这种事地方官员应该早点上报朝廷,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偏偏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自顾着自己有吃有喝,哪里会去管老百姓的死活。等到真的发现事情不可收拾了,才匆忙上奏章。一开口都是跟萧煜要钱赈灾,好像国库自己会生银子一样。
萧煜一上任就轻徭薄赋,挺收商税,国库本来就不充裕,刚给了林致远一百万的军资去镇守边疆,现在最多也只能拿出两百万来,西照国那么多的将士都要靠国库来养着,他上哪弄那么多银子去。
两百万对于缓解江南的旱情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而且银子发下去,官员一成一成的从里面拿出来填饱自己的腰包,发放到灾民那里根本就少得可怜。
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这些靠老百姓的银子养活着的人还有心思自己塞腰包。一张嘴就管他要银子,一点建设性的意见都没有,萧煜气得在大殿上硬生生拍断了御案。
一向悠闲的段千迟此时也被召了回去,忙着商讨对策,赈灾的银子交给别人萧煜都不放心,只能让段千迟亲自跑一趟。为了缓解旱情,光掏银子也没用,还要兴修水利,不仅要财力还要人力。灾民难民不能任由其四处流散,这样会让增加感染病流传的几率,需要派官员去集体转移,安抚民心。
萧煜这边忙得不可开交,林月在外面多少也听到了消息。她暂时把开医馆的事搁置下,找安言问清楚了灾情,当晚就进宫去找萧煜。
守在御书房外的太监总管看到林月进来,竟然连禀报都省了,放她进去之前还把手里的一碗参汤递到她手上,一脸忧心道:“侯爷啊侯爷,您可算来了。段大人临走前已经吩咐过老奴了,您来的话不用通报,直接就能让您进去。陛下已经忙了一天一宿了,水米不进,老奴怎么劝他都不理吗,还把老奴赶了出来。陛下要是听您的话,您就劝劝陛下,江南的旱情再急,也不能把身子给累垮了……”
林月接过那碗还冒着热气的参汤,只觉沉甸甸的重量让自己险些托不住。皇帝这个位置不好做,要想做个人人称颂的好皇帝更难,这条路是萧煜自己选的,这五年她也在远处看着,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