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网‘
这位考官的五官很俊朗,周身散发出一股子书生的谦和之气,左手拿了本册子,右手执着毛笔。只是这样站在哪里,生生便将他身后那两位年轻小伙子给比了下去。
很快,下面的人开始骚动起来。不少人开始低头整理衣衫、头饰,胆子稍大的甚至试图与之搭话。可惜了,这位英俊的考官显得极为淡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微低了头翻看着手上那本册子。
又过了许久,待到整个大堂完全安静了下来,他才缓缓张口道:“这场考算术,本场结束会有十五位进入下一轮的筛选。现在发给你们的是试题,一炷香时间。至于不识字的,现在就可以出去了。”
说完便侧头示意了一旁的小伙子,他身后那两个人立即取了卷子开始往下发了来。坐在我左前方的一位女子突然“嚯”的一声站了起来,低着头有些结巴的对着主考官道:“先生,我不识字,可我会算术。我可不可以……”
“不可以!”那考官眼皮都不抬一下,不带一丝感情的阻断了女子后面的话。
那女子呆了呆,过了好一会儿才低了头自座位里走了出来,朝着身后的大门走去。经过我身边之时,脸上的难过神色我看得一清二楚。随即又站了两位起来,都一副沮丧失望的神态。
不禁摇了摇头,这等封建社会,出生低了自然是不识字的,何况还是女人。不过这二十五个人当中居然只有三个不识字,确实还是令我有些吃惊。
不过想一想也就了然了。前来应这门差事的,不光要女红绣功了得,还要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程度的了解。自然是需要知些文化,看得懂记货单据的人才行。
如此而言,能来应工,便都是心里有把握和底气的,这种因不识字而被淘汰的只能算是例外。
很快试卷便发放到了我的桌子上。拿起来看了看,虽都是用汉字写出来的题目,可换算成阿拉伯数字,然后在运用加减乘除以及一些数学公式,这样的题目对我来说无疑是极为简单的。
中国古代的算术虽也算得有一套路数,不过一般人主要依靠的还是算盘。那些中世纪自外邦引进来的运用公式以及特殊算法,在座知晓的怕是除了我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吧。除非她也是穿来的,不过这概率实在低得……
许多人都像考官要了算盘,不过也有人选择了口算以及心算,我却只是索要了两张白纸用来作为草稿。考试正式开始了,整个大堂持续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算珠声音。我取了毛笔开始一道道的将题目翻译成阿拉伯数字,然后一题题的列出公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