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丝线颜色不一样,锦绣坊自己用的特制丝线,外头没那颜色,所以绣出的花样便差了许多。”
张兰兰脸上露着笑,看着陈氏,她既然知道,那就再好不过了。
“夫人可知,那绣样是出自谁之手?那特制颜色的丝线,又是谁的配方?”张兰兰抿着嘴唇,含笑看着陈氏。
陈氏忽的反应过来,捂着嘴巴,不可置信的看着张兰兰,道:“难不成……那花样竟是大师的手笔!?”
张兰兰轻轻点头,道:“不错,那就是我画的。前些年家境艰难,便卖了绣样换钱,只是当时差点被人坑了。”
于是将被丫鬟摆了一道的事说了出来。张兰兰并不觉得说这些有什么难为情的,如今她有求与陈氏,在生意方面自然要以诚相待。
“原来里头竟还有这样的曲折。”陈氏道。
“我们平民要做买卖,里头甚为艰难。夫人见多识广,自然是明白的。”张兰兰道,“我们要做的东西,是顶顶尖的东西,想在京城做开做大,仅凭我们的力量很难。裕娃就算他日考上功名,前几年少不得要外放熬功绩;清娃年幼,还指望不上。章夫人,这门生意是好生意,定有钱赚,还请夫人考虑考虑。”
陈氏低头,人家说的直白,没瞒她。张兰兰这边有技术,但没有靠山,若是自己愿意,大理寺卿府可做她们的靠山。
张兰兰的花样,陈氏是信得过的。当年锦绣坊就凭着一批新花样,就赚的盆满钵满的,张兰兰脑子里装的可是源源不断的好东西。
陈氏轻轻咬着嘴唇,脑子里快速思量起来。
其实刘家若是真想进京城做生意,找别的靠山也是可以的。京城不少外来的商户,都会投靠本地的官员,无非是多孝敬些银子便可。刘家来找自己,也是看重了两家关系,横竖肥水不流外人田。
“好!我瞧着这生意做得!”陈氏当机立断,十分爽快的应承下来。
刘家三个女子喜上眉梢,没想到陈氏这么好说话。
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接下来的话就好说多了。四个人聚在一块,叽叽喳喳商讨具体细节,怎么起步,怎么入伙,怎么分成,怎么经营等等。
陈氏不愧是亲自打理好几个产业的人,见识比张兰兰她们要多,说起经营来头头是道。
刘家三人擅长技术,陈氏擅长经营管理,四人互相取长补短,越说越觉得这买卖定能赚大钱!
“我这就修书一封回家,跟我家老爷说这事。”陈氏道,“家中产业都由我打理,下头还有几个能干可靠的掌柜撑着,我再写信与他们,叫他们开始着手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