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老实交代,与这样的卑污小人“公然与为姻亲,是诚何心”?
连与人结为儿女亲家都成了罪过,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皇帝对张廷玉的嫌怨之情,溢于言表。
绝不容眼里掺一点沙子的皇帝决定,收回以往三代皇帝对张廷玉的一切赏赐,以示惩罚:
张廷玉深负三朝眷注之恩……岂容其冒叨宠赍。所有历来承受恩赐御笔、书籍,及寻常赍赏物件,俱着追缴。
皇帝派出自己信任的内务府大臣德保,去执行这个任务。在派出之际,特意把他召入宫内,秘密叮嘱了一番。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钦差大臣德保来到了张家。张廷玉率领全家,跪在门口迎接。他早早遵旨,把三朝皇帝赏赐给他的字画、珠宝、衣服器物收拾到一起,准备交给德保。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德保不但带了十多名随从,还从知府那里,借来了200名兵丁。这200名军人事先显然准备充分,进了张家,不由分说,以查找是否还有遗漏的赏赐物为名,开箱砸锁,挖地三尺,居然抄了张廷玉的家。
好在张廷玉持身之谨并非虚言。抄家过程证明张廷玉持身清正,并无太多财产。
不过,德保却带走了抄家过程中翻出来的所有带文字的东西:书籍、文章、信件乃至便条。
原来,派德保出京之前,皇帝秘密嘱咐,到了张家,一定要借查找皇帝赏赐字画之名,严格检查张廷玉的私人文件及藏书,看看其中有没有对乾隆的怨望之词。
在细细审查了之后,德保一无所获,他对这位张阁老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一个文臣,谁也保不住会用文字发泄发泄心情,在书信日记中品评品评人物,说几句牢骚话。特别是那些参与过中枢政务的大臣,回家之后,都爱写写回忆录,记录点高层政治的秘密。但是张廷玉却没有这样做。在他的数百封私人书信中,没有一字涉及政治。张廷玉确实编了一本年谱,记载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大事。不过,这本年谱中,他只是详细记载了三朝皇帝对他的“恩遇”“赏赐”,虽然细到哪一天皇帝说过哪句赞赏他的话,哪一天赏了他什么食物,却没有一字对朝政的品评,也没有一字涉及政治机密。德保虽然素知张廷玉以谨慎闻名,不过他没有想到,张氏会谨慎到如此程度,这位三朝老臣真是成了精了。要知道,这次抄家,如果稍有把柄被抓住,张氏就必然要身首异处。
由收缴赏赐之物变成了抄家,这一举动引得举国惊疑。毫无收获的皇帝也觉得这事做得没有什么意思,后来不得不下了道谕旨,说是德保弄错了皇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