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很多薯片,几乎每种口味都有一袋。
姜黎挨个分下去,数量刚刚好。
分到最后的时候,隔壁同事看了一眼袋子,随口说了句,“居然有两袋番茄味的。”
姜黎啊了一声,若无其事地将剩下两包番茄味薯片揣在自己抽屉里。
“我比较喜欢这个味道。”
她不敢去猜阮星蘅在昨晚逛超市的时候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态,也不知道多出来的一包薯片到底是什么意思。
总不可能是阮星蘅特意记着她喜好吧。
“姜黎,主管叫你。”
坐在她胳膊位置的许清灵忽然喊了她一声,她目光略有闪烁,姜黎瞥了她一眼,顺手拎着自己刚刚打印出来的项目计划汇报书进了里面的办公室。
他们主管也姓许,分管他们这一批社会娱乐口的记者。可能因为这位许主管也是宁大的毕业生,对姜黎一直以来也算照拂。
要不然姜黎也不会这次随着她的调任一起来到京市。
“你写的是乡村教师这个专栏的构想么?”许主管放下文件,对她轻轻笑了笑,“这个专栏我刚刚已经交给许清灵了。我刚刚看了她的企划书,也很不错。”
姜黎挑了挑眉:“但是来京市之前,您不是说这个项目交给我么?我之前特地去了黎川采集素材,只差找个摄影师剪片子了。”
“怎么说呢。你稿子写得很不错,说实话,这稿子放到社会上绝对也会有大反响。但是那个反响不是我们要的效果你懂吗?你去偏远城市体验生活了,你应该知道那些地方教育有多落后,他们有多需要城市里的老师去帮助辅导他们。可是你的稿子更多的在渲染那种极端环境的艰苦。”
“你写了因为支教被拐进大山的女孩,写了里面很多的一些歧视。当然了,也有很多是你亲身支教的经历和经验,你也赞美了这种无私奉献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