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害怕了,就算增加工钱也不愿意去了。
后来实在没办法,许知州便想了办法,招募僧人,并且答应凡掩埋尸体达200人者则给度牒一道作为奖励。
这是因为这个朝代的度牒是发放给僧人的身份证明,只有拥有度牒才是合法的僧人,并且可以免税,免除赋役徭役,但是朝廷为了严格控制僧人数量,一般来说度牒是很难获取的。
一般来说只有通过背诵佛经佛典之类的考核途径,或是遇上皇帝登基、诞辰之类的日子,或许会赐下恩典给各州发放名额,除此之外便是需要用高昂的价格购买了,一般僧众是买不起的。
所以为了一道度牒,许知州很快就招来了许多僧人,负责掩埋那些尸体,只是到了后来,实在是无处安置,也没有足够的棺椁,因而只能将之草草堆放在城外。
但是现在实在是没办法了,那么多的尸体没有地方可安置,也没有下葬,堆放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各种污染,细菌滋生,为了控制这场瘟疫,这确实是应该立刻解决的重大问题。
姜虞立马就想到了现代的火葬,只是她不确定这个朝代的接受程度如何,也不能上来就把外面的尸首全都烧了,这很有可能会激起民愤。
毕竟在她的印象里,古代应该都是认同“入土为安”的观念,《周礼》里面也记载着“众生必死,死必归土”的话语,认为厚葬才是对先人的怀念和孝顺,灵魂应当归于尘土。
因而她并没有贸然下令,反而是派人去打听了本地的风俗,以及对于土葬火葬的看法。
几个官员听说了这问话,倒是没有发怒,只是认真地觉得不该火葬,认为此乃大不孝也,并且还抬出了古人,觉得照古人的行为来看,只有犯下极大的过错才会焚其尸,这是一种刑罚,如何能用来亵渎先人呢?
他们一向奉行孝道,如此行事自然是有违天和,认为孝子应当“事死如事生”,死后依然要慎护先人发肤才是。
听得这一番讲解,姜虞有些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自己的想法,推行火葬。
虽然她身为现代人,观念自然是要比古代人先进的,她也明白在这种瘟疫横行的时候,火葬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瘟疫复发,扩散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但是她并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人身上,因为即使是新的正确的观念,那接受起来不仅需要时间,也有一定的难度。
她正苦恼时,身旁一名护卫上前了一步,姜虞定睛一看,正是她之前救下来的那个绿眼睛的狄罗,只见他上前低垂着头行礼。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