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斐。
“多年不见,世叔还是风采不减当年。”周达对着杨显伯恭敬一礼。一旁的杨明昭与杜秋蔓也跟着学着有模有样的。
杨显伯道:“自云州一别,你我叔侄二人也有快两年不见了。如今你已是一方父母官,可见这天下终究还是你们年轻的啊。”
周达连道不敢,这次冒昧叨扰是希望杨显伯能破格收下自己很喜爱的一位小侄子。
杨显伯显然是认识杨明昭的,笑道:“若非小郎君伸手搭救,陈婆怕是要亡于衙役的马蹄之下。”
杨明昭一愣,不太明白杨显伯所指何事。
杨显伯道:“待你入学后便知道了。”
周达这会儿反应过来了:“快叫山长,山长同意你入学了。”
杨明昭恭敬行礼:“小子见过山长大人。”
杨显伯捋了捋胡须,小郎君入蒙学年纪大些也无妨,只要心正,他就乐意收。
作者有话要说: 周达:仿佛养了两个不省心的娃,谁还记得本官还是未婚呢。沧桑……
第二十四章 书院
入学之事顺利的杜秋蔓都差点以为杨山长会不会是杨明昭的远方亲戚,毕竟两人一个姓啊。
周达偷摸道:“杨山长出自京城杨氏,虽然是旁支,但杨氏在前朝便已是大族了,并未听说族中有幼子走失之事。”
杜秋蔓十分遗憾。梦中书对杨明昭的身世只字不提,只是大篇幅描写了他如何铲除异己,如何谋权篡位。除非能做dna比对,茫茫人海,她也没办法。
杨明昭毫不在意,他现在吃得饱穿得暖还能念书,还有世界上最好的能照耀人心的小太阳蔓姐儿,只觉得每天都开心的不得了。
杜秋蔓见他整个人都散发着朝气,颇有一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自豪感!这娃,她养的很不错嘛!
书院的生活很有规律。
每旬得一日假期,与朝廷的休沐时间倒是一样的。寒暑假是没有的,但是会有农忙假,到了过年也会一直过完元宵再去书院。
书院的文化课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便是对君子六艺的学习。杨山长认为若只会读书,读出来的也不过是掉书袋罢了,而且读书是个苦差事,没有好的体魄,也读不出来。科考更是辛苦,每年从考场里抬出来的学子不在少数。
杜秋蔓对这样的教育理念十分认同,越发觉得清溪书院不错。
杜府里,江氏翘首以盼,终于听到玲珑来报:“大小姐带着昭哥儿回来了。”
江氏小步快走,亦如后世等着择校成绩的家长般,焦急问道:“入学之事可都办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