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可畏。”
“先生十余年前就闻名于青龙国,比起先生大才,我这点小聪明实在不算什么”,陆逊对他十分恭敬,行长辈礼。
青泰站起来,持住他俩的手,“二位都无须过谦,青龙国有你们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幸甚。如今乱世之秋,正是诸位为国尽忠之时。”
“敢不效命”,两人齐声应道。
青泰礼貌地请教,“敢问二位,先前那四大难题,该如何解决才好?断不能让好人受损,让奸人得益。”
诸葛瑾把陆逊往前一推,“你想必已有主意,不如由你来说。”
在前辈的再三鼓励下,后者也不好推让,便直抒己见,“青霸一向推崇武力,所以江夏境内兵力强盛,光是登记在册的就有精兵二十万。现如今他招揽许多门派,结成东盟,在旁支援,估计人数不下十万。所以说,他麾下的总兵力保守估计在三十万左右,实际的兵力很可能在三十五万到四十万左右。”
听到这个数字,无人不震惊,要知道整个青龙国也不过百多万兵丁,可见此战规模之大,简直达到空前地步。孙坚禁不住摇头,长叹一声,“此战若起,需从各地抽调许多兵马,届时国内只怕兵力空虚,玄武、朱雀二国多年来一直对我国虎视眈眈,如此良机,又岂会错事。可恨青霸和青明这二人,当真是祸国殃民!”
“将军所言甚是”,陆逊继续说道,“就算临时从庐江、寿春、吴、会稽等城抽调人马,一时间也最多集合二十万人,加上各大门派支援,应该也有三十万之数。”
孙坚拍案说道,“我孙家出兵十万,那不就能凑齐四十万众。”
“就算有四十万人,也不过是兵力相当,可守城易攻城难,我方才开战便落在下风”,我听张昭在旁轻声叹息。
“青平为主帅,我们为辅,此事以成定局,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们应以大局为重,便宜行事,莫被他误了大事”,陆逊此言博得许多人赞同,孙策立刻呼应,“孙家军应由父亲亲自调度,不受他号令。”
孙坚轻轻点头,却没有说话。陆逊接着说,“玄武、朱雀二国不可不防,我建议仲谋仍重兵驻守柴桑,另调良将把守小沛,确保边防。若是他们胆敢犯境,还可令程普和伯符领兵支援,可保边防无忧。”
“我与朱治素来交好,可请他去守小沛”,孙坚在军中多年,对朝中武将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便有合适人选。
“如此甚好”,陆逊手中的羽扇也不摇了,一脸严肃,“最怕的就是青明和士家背后添乱,此事还要从长计议。”
诸葛瑾也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