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领导打招呼,所有人的心理障碍就都不存在了。没办法呀,这笔贷款是领导压下来的,不是因为我吃了人家的饭啊。
中国的名牌大学,在二十世纪中叶失去了大师以后,在技术和思想方面都失去了领导力。但仍然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和高干子弟,仅仅作为一个社交场合,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三步无关紧要,但做不好也麻烦。因为还要应付很多的检查,有些银行还要软件评分,万一还不了了,材料做的好,还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做不好,就是催命符了。而要做的好,通常情况下需要造假。
造假的关键是胆大心细。
中国中小企业的通病,财务数据是不能相信的。政府默认这一现实,银监会授权信贷员可以编制小企业报表。当然,没几个信贷员会去编企业报表,瞎耽误功夫还拿个屎盆子扣自己脑袋上。他们最多会指点一下,表示认可几个关键的数据。
通常第一次贷款的时候,会计们往往会犯胆不够大或者谎撒不圆的毛病。而材料和老板忽悠领导的东西脱节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而有潜龙这个老手在,这些毛病都不会发生。
在将乱七八糟的银行往来都归并到收入,将费用变成无形资产,再稍稍虚构点利润以后,给所有的不正常现象准备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加上现成的蛊惑人心的宣传材料。一个朝气蓬勃实力雄厚前途无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出现在我们面前。
三千万元贷款,顺利的到帐了。
第十章 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金融原则
太炫生存经:风险投入,就是可以放弃的东西。
官网注:将可以放弃的东西搞投入,期望获得意外的收入,叫做风险投资。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不是风险投资。赌博是的,赌命不是。
………………………………
平心而论,即使不考虑以后的辉煌和伟大的意义,在线设计公司作为一家有真实投资,贷款确实用于发展业务的企业,也应该得到贷款服务。但三千万元的贷款,风险对银行来讲大了一点,拒绝也无可厚非。即使是那些看上去很美的大企业贷款,有的负债率比我们还高,风险也不小。
其实银行业的绝大多数贷款,都处于这种可贷可不贷的状态。在教科书里对完美金融的定义是:以合适的价格满足所有的要求。这个价格包括利率和抵押担保等附加条件。
但在那个时代的中国,银行并没有完整的定价权,谁能对扛着国家招牌花老百姓钱的银行家们完全放心啊。通货膨胀背景下的资金又是稀缺资源。于是,在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