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对微软的贡献仅次于视窗。没有病毒,盗版可能会更猖獗,更重要的是搞杀毒和制毒、黑客的那些人,对免费程序的贡献肯定更大。微软三分之二的工程师从事的找漏洞工作也不能再吓住第二、第三个公司进入这个市场。
至于复杂的操作程序,则是全行业的一个阴谋。
微软本身是靠简化操作起家的,但它在占据了市场以后立刻后退了,变成了以琐碎的功能来唬人,我们可以检查下,我们现在使用的微软功能比95年多了哪些?(记住,把不是微软的软件去掉。)简化是可以继续下去的,还有一条路是后来的模块化,让用户自主编程。
简化操作系统,降低了行业门槛。模块化,需要更多的行业人才参与,投资高风险大。这两条路都有可能让微软失去垄断地位。
所以,微软在1995年以后的全部工作,都是在诱导公众和吓唬后来者。很不幸,它成功了。
这就导致了两个后患无穷的恶果。
小一点的是延缓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病毒和对见不到面的陌生人的不信任,使网络支付成为互联网的最大瓶颈。资金是生产者的血液,收入是经营者的食物,即使有烧钱的风投(他们也要看回报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也远远低于理论上、技术上支持的速度。
同时,金钱也是消费者的表决票。以广告、点击、创投之类方式获取收入,虽然也是市场选择的一部分,但间接投票的方式,特别是在没有严格规则的情况下,扭曲的程度可想而知。
很大的恶果就是计算机行业挟持了社会发展。
如同房地产行业挟持着经济增长一样,计算机行业也挟持着技术进步。一是IT产业在这些年整个社会进步中占比不小,这不是行业的错,是伟大的成就。二是编程人员领导了各行业的专家。
越来越多的行业使用计算机或是小芯片的智能机具工作。无论是操作手还是高级专家,他们要做的都是学习,然后按照机器的规定执行。
有一句话,叫做编制程序的人是最聪明的人。还有一句话是所有定制的软件都有一个定制者提需求的工序。
事实上,所有的专用软件都是业内人士和计算机公司一起编制出来的。但是,它仅仅代表了参与编制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和那几个专业人士(通常不是顶尖的专家,更通常没最大限度的动脑筋。)的水平,而且是一次性的水平,而且是编程人员主导下的水平。
在软件工业的大旗下,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们逐渐远离了他们的产品。虽然中国的操作工搞革新的模式已经落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