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次,科技栏目也可以开发副产品。海选过来的发明之中,不可能没有一些具备一定商业价值的新发明,而这些新发明如果在大赛上获得比较好的名次,能获得好几次露脸的机会,是非常强劲的广告。无论是卖专利还是自行生产,都是一大财源。而有时候一个成功的产品,能产生一个新兴的行业,更别说养活一个栏目了。
当然,成功的发明转化为巨额的利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赛不可能独占其中的利益,但是大赛是可以和所有参赛作品签约的,不要多,从其中拿一点代理费和分成还是可以的。
至于已经申请了专利技术和成熟的已经有了生产商的产品,只要新奇度达到要求,也是节目的重要来源,不过这类产品的参赛费用就很高了,至少要负担本身参赛的一切费用。组织者从它们身上赚不到钱,也不会亏本,是双赢的模式。
总结的说法是,大赛组织者补贴大部分参赛者、不赚小企业的钱,靠总的广告费和大成功者的利润维持生存。这也是21世纪后可复制劳动成果企业的最常见做法之一。
可复制劳动成果行业,包括视听、软件、传媒等一切劳动成果可复制无限量供应的行业。这些行业理论上只需要最好的那一个。
利润的来源不可或缺,而为了避免商业味过浓,把科技大赛变成电视购物,相应的公平措施也是重中之重。在中国这个聪明人的国度里,一些纯朴国度的成功做法,会变得非常的复杂。
好在王想也来自中国,在校受教育的时间很长。中国教育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和社会脱节——无论是教四书五经还是三角代数——以后,终于在应试教育寿终正寝的22世际,陆续开始了加入正视社会现实的实话教育,当然,这类实话教育一直到25世纪都会有争议——我们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要面对人生的惨淡吗?
不管怎么说,后世有复杂的体系和程序来保障公平公正。
用机器取代人来保证公平公正,这事情很可疑。尤其是这机器的程序设定掌握在聪明而胆大的中国人手里。好在到了22世纪下半叶,在聪明的中国人的不懈努力下,技术进步取得的进步终于繁琐到超过一般人智商的程度——破坏公平公正终于要达到两个条件了,一是要有权,二是要有才。
之前有一个条件就可以的。
两者同时具备就难多了。
通过组织,这两者也很容易结合起来。
人家都那么强了,我们还跟人家谈什么公平公正。
所以,23世纪以后的公平公正情况大众是可以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