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依旧微弱如豆,顶多照亮三尺。至于点灯夜读,那用不了多久便会患上眼疾,还有那燃灯的黑烟,也是呛人地很。
春香听闻宣瑾瑜此言,自是深信不疑,她对郡王爷有种盲目的信任,立马就开始想象起了即使在夜晚,也灯火通明的景象,不过她此生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因此怎么想也想不太出来。
宣瑾瑜想要的不仅仅是这种铜盏煤油灯。如果是这样铜碗里搁油,点上灯芯就烧的油灯,她又何必大费周章来制备煤油?还不如凑合用得了。
她想要的是制作出玻璃煤油灯。前世的时候,宣瑾瑜在看老电影时,就会看见主人公们提着煤油灯在夜里走路,那煤油灯制作精美,用玻璃做成葫芦形状的挡风罩,底座上还有控制灯芯长短进而调节亮度的开关,上面还安装有提手,既可摆放在桌上使用,也可提在手中赶路。
也不知道还需要多久,自己才能用上这样的煤油灯?烧制玻璃,应该不算难事吧?宣瑾瑜想。毕竟现在有了蜂窝煤,要提高烧制温度比以前简单不少呢。
作者有话说:
第77章 煤油灯
一盏煤油灯放在了桌上。
只见铁做的底座上, 是一个细腰肚大的玻璃瓶,上面还配了可提起的把手。别的工艺都不稀奇, 最稀奇的就是这玻璃。按照宣瑾瑜的吩咐, 是用了最纯最白的石英细砂来烧制的玻璃,因为原料含铁质就烧,因此这玻璃几乎接近于透明, 在旁观人的眼中,就犹如最玲珑剔透的水晶一般。
这是南岸大学送给宣瑾瑜的第一只煤油灯成品。宣瑾瑜先送给了李氏。
这次成功烧制出玻璃的是一个唤作陈二的小瓷匠, 他二十出头, 之前本是个编曹蚱蜢的手艺人, 见着什么东西,都能自己想办法编出来, 因着手巧,就被招进了瓷器作坊,很快又升成了匠人中的领队。
没有温度计之前,陈二对烧瓷火候把握得最好, 也许真有点玄之又玄的天赋,也正因为如此, 当南安大学找到瓷器作坊, 想让他们出一个指导烧玻璃的匠人时, 作坊掌柜立马就推荐了陈二过来。
陈二不负众望,很快就在窑炉里烧制出了玻璃。
“这不咋难, 比烧瓷还简单,只要火候到了就能出玻璃, 不像烧瓷, 差一点颜色就不对。”陈二憨憨地说。“就是后面吹玻璃, 得使点儿巧劲儿。”
对于这种随手编草兔子、草狗的天赋艺人来说, 吹个玻璃瓶儿只用费点劲儿摸索,很快也就吹出形状来了,不服不行。
出来的第一盏样品送到了宣瑾瑜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