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要纺线啊!能不能分我点?我想试着织件毛衣,可以的话到时候给你和爹还有明芳都织一件。”唐糖小心翼翼的问,要知道,现在农村一年四季的布可都在这些棉花里了,他们可没有布票。
“织毛衣不是得用毛线吗?我见过,之前唐二家的媳妇儿就织了件,听说得要什么工业券,她还是拿了不少粮食棉花送了她城里的大伯家,才换来的呢!”朱母有些奇怪,要是自己纺的线都能织那稀罕玩意儿,唐二家的媳妇儿至于费那么大力气吗?
“怎么不行?不都是线吗?顶多也就是不如毛线保暖罢了,实在不行,就等天暖和了再穿。”
唐糖不以为意,只要是线,怎么就不能织毛衣了。
朱母听了,也觉得就是这么个理,反正今年大丰收,棉花发的多,况且实在不行,也还能拆了重新织布的,于是便同意了。
唐糖没见过纺花车,自然不会用,于是吃过饭后,把纺花车搬到了堂屋,朱母就开始纺线,顺便也准备教教唐糖。
这架纺花车的造型像是公园的摩天轮,一个约50厘米高的木头支架上,横着一根木轴。轴上有两排木棍,轴的一侧有一个摇把。
朱母先把成卷的棉花,撕成椭圆形的棉片,七八寸长,厚薄均匀,用一根筷子顺向放在棉片上,用手从里往外一卷,就成了手指粗细的棉卷,然后十个一把,用棉卷扎好。
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开始纺线了,朱母先在纺车葫芦上的纺花车钉子上,裹上从谷子秸秆上剥下来的一截空心的硬杆,右手轻轻转动纺车轮,右手同时捏着一根棉巻儿头,缠在纺花车钉子尖上,顺势轻轻拉伸,便拉出细细的棉线,棉线拉到一扬手长时,即反向转动纺花车轮子,左手把棉线一提,往里一送,右手立即正向转动车轮,棉线便就势缠绕在纺花车钉子谷草杆子上,反复如此,很快就缠成满满的棉线轱辘,朱母告诉唐糖,这叫线穗。
期间朱母还说,纺线需要长时间实践,方可熟能成巧,不可能随手拈来。初学乍练时,不是拉不出线,或拉出了粗细不均,如长虫吞□□一般,疙疙瘩瘩,拿去织布,织不出平整好布来。
纺线时,左手棉花胎儿拉伸的速度,要与右手转动纺花车轮速度,配合得高度默契,达到最佳境界,才能纺出好棉线,粗细均匀,松紧适中,织出的棉布,布面光泽,细腻平整,为上等家织布;纺花车轮转速越快,棉线拉伸必须同步加快,产量就会越高。熟练者,比初学者,不知要快多少倍。
纺成线后,还不能织布,发细而易断,还要把两个线轱辘合股重纺,然后绕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