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追,都没有找到肇事者。”
民警问道:“摩托车是什么牌子?”
洗衣服的目击者道:“是江州摩托。我们调查了很多人,都没有看清车牌。”
民警道:“你在楼上洗衣服,隔了一百多米,能看清楚摩托车的牌子?”
洗衣服的目击者道:“农村最多这种江州摩托,我家里就有一台,样子丑点,便宜。”
民警问道:“摩托车司机是什么样子?”
洗衣服的目击者道:“摩托车司机戴着头盔,我没看清。”
民警问道:“是胖,还是瘦?”
洗衣服的目击者道:“瘦。给我的印象就是瘦巴巴的。”
民警问道:“多大年龄?”
洗衣服的目击者道:“戴着头盔,看不清楚,这个司机给我的感觉年龄不大,不会超过二十岁。穿了一件短袖,是城里人才会穿的。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样式,总之是城里人才穿。”
另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摩托车司机拐进的那条小道连接省道。进入省道以后,不管朝东还是朝西,都有几条县道,很难追踪。当年在农村完全没有监控,江州牌摩托很多,所以参加调查的民警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
侯大利拿起卷宗的现场照片,道:“照片中的刹车痕迹在撞击点之后,说明在撞到小孩之前,没有减速行为。撞人之后,隔了几米才在路沿石看到刹车痕迹。如果不是路沿石附近有积土,刹车痕迹都不明显。这就是奔着人去的。”
李副支队长还是第一次与闻名整个江州公安系统的神探打交道,除了好奇,还有些小心翼翼,道:“当时有同志也提出这个观点。我们一直没有找到肇事人,此案就搁置下来。那些年没有天网,搁下来的肇事逃逸案不少。再加上那个小孩子没有死,调查力度就弱了。交警这边的档案管理在全市公安系统都算不错,否则,搬了几次家,估计卷宗都找不到了。”
侯大利放下照片,没有评论,向李副支队长道谢之后,前往当年肇事逃逸地点。
出事地点位于世安厂和世安桥之间,是杨帆回家的必经之路。时间仿佛遗忘了这个小乡场,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小乡场却和十年前没有多大区别。场口水泥坝子铺上地板砖,还建有花台,种了些植物。这个小坝子不大,与公路连接。六七个小孩在坝子里玩耍,多数时间都在坝子里追逐,不时会有小孩子跑到公路边。
江克扬在小坝子走了一圈,道:“太过凑巧就有妖,李明全的外孙刚刚跑到公路,就有摩托冲了过来,没有刹车,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