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上对她判决的罪名成立。(改编自度娘)
距当时的公证人记录,在国王这么问之后,整个审判庭就像是被谁凭空抽走了声音, 不管是说英语的还是说法语的,都选择了默契的闭嘴,屏息凝神等待着贞德的答复。
贞德骄傲的站在中央,就像是她一如既往会做的那样,不肯底下半分头颅。
勇敢的少女与年轻的国王的眼神在空气中胶着,平静的对视了大概有好几分钟那么久,直至最后的最后,一身囚服却站的如一个斗士的贞德这才平静的回答:“如果我没有得到,那么我希望上帝能够赐予我;如果我已经得到,我希望上帝仍然会赐予我。”
全场在这个回答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再说出一个单词。
在一个对于史学界来说肯定称之为“重大发现”的事件还没有出现之前,当时的学者坚称奥古斯特一世也被说的呆若木鸡,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为难贞德。
但是在“重大发现”出来之后,大家又开始转变口风,觉得奥古斯特一世鼓起了掌,在寂静的大厅中,国王站了起来,做了这样一个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举动。只有奥古斯特一世兀自坚持,表达着自己的感情,钦佩于贞德的勇敢,欣赏着贞德的智慧,以及用实际行动把贞德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在世人眼前。
但真实的历史上,奥古斯特既没有傻乎乎的被为难住,也没有蛇精病的当堂鼓掌。
他只是微微垂头,藏下了那个与贞德心照不宣的笑容。他确实是在故意给贞德一个表现的机会,一如在差不多的时间,他所不知道的祖母伊莎贝拉说过的:“这个国家需要信仰。”
贞德的话就是留给民众最后能够证明上帝真实存在的希望。
后世的发展也一如奥古斯特所希望的,不管历史上到底是如何记载他当时和贞德的互动,他都成功的保下了贞德的圣女之名。
这便是史学界为此争执的,觉得奥古斯特一世这个国王多半有病:他一方面下令烧死了反抗他的贞德,一面又不顾劝阻赡养了贞德的家人,并在晚年之后,几乎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为贞德翻案的壮举,重新成就了圣女贞德之名,还曾不只一次在的公开场合表达出对贞德的追忆。
不少现代的影视作品对此大书特书,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国王和圣女的爱恨情仇。
因为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解释过,奥古斯特一世为什么会这么前后矛盾。于是不管是文学工作者,还是历史学家,都脑洞大开的觉得,这种事情只能用爱情来解释了。一个正值青春年少,一个意气风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