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添一样菜。”
张招娣疑惑,“什么?”
“可以加点卤花生。您这锅闲着也是闲着,而且花生比花甲便宜,还耐吃。”苏以沫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
卤花生是下酒菜,比花甲更受人吹捧。多一样吃食就多一样进项。
张招娣觉得女儿这主意不错,“行。明天我再加二十斤花生。”
苏以沫上次就注意到海鲜批发市场里面只卖海鲜,不卖别的,她有点好奇,“那您去哪批花生?”
“往北走半个小时,那个路口就有卖的。”张招娣顿了顿,“其实就是二道贩子。价格会比菜市场便宜。”
苏以沫恍然,她突然想起上回自己在拆迁村看到的花生地,那草长得比人都高,也不知里面的花生有没有收?昨天去卖吃食,阳光太刺眼,她没怎么留意。下回再去,她一定要看看。
她抬头看着妈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再去拆迁村?”
气球图的是新鲜,但是吃食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去。
张招娣想了想,“周末吧。等你爸休息,我们就去那边卖。我一个人在那边忙不过来。”
苏以沫点点头,周末到那边,她一定要去地里看看花生有没有拔?如果花生收了,她是不是可以直接跟人家买一袋?从农民手里买,少了中间商赚差价,价格应该能便宜点。
第22章
张招娣和苏以沫在商业街摆了一天的摊。除了中午卖的不多,但是下午和晚上的生意却出奇的好。
这时候的工人算是提前进入小康生活,但他们当中能买得起空调的家庭却寥寥无几。
待在家里吹电风扇耗电,而且吹出来的风都是暖的,解不了暑,不少人出来溜弯。商业街就是人群聚集地。
父母带着孩子出来逛街,吃点小零嘴,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快哉。
张招娣的花甲在众多小吃摊中不算最好的,但她已经很满足,毕竟花甲全部卖完了。
要说有什么不好,大概就是会碰到熟人。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好几十波人。
之前张招娣从食堂辞职,不少人觉得她脑子有坑,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辞了。现在看到她摆摊卖吃食,就更加看不起了。
往前数二十年,张招娣摆摊这叫投机倒把。许多资本家倒了大霉,吃了大苦。虽然现在改革开放,人们观念变了,但是许多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这些工人以稳定工作为荣,看不起下海经商的人。他们甚至把下海第一波赚大钱的人叫暴发户。这词很明显带着贬低的意思在里面。
别说90年代,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