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捐了些农作物种子,虽然大多都是杂粮跟豆类,没什么精细的麦子跟谷子,不过中州的百姓们还是很满足,有了这些种子,他们今年种下去,到了秋收时,就有了活路。
除了各种豆子和杂粮的种子,还有些土豆跟红薯种。
有些人家就只分到这些叫土豆跟红薯的种子,分到手后,也都有些懵了,不知这是什么粮食,好在送土豆跟红薯的人也把这些新农作物怎么种植,都跟这些百姓们说了,还安慰他们道:“听闻这两样新作物,亩产量几千斤呢,倒时候真要是产量如此高,那你们一年都能吃饱饭了。”
亩产几千斤?
众人更加懵,有人忍不住问,“那,那有没有人种出来亩产量几千斤的?”
那人迟疑道:“这个倒是还没听说,才在西南那边大量种植起来,不过那边的太守,还有发现这农作物的商队都说亩产量可以几千斤,想来不会骗人的吧。”
也就是说从来没有百姓们种植过这种新的农作物,根本不知道它的亩产量。
所以分到土豆跟红薯的百姓们还是忐忑,根本不知道这些粮食能不能种成功,有些粮食,适合南边种,有些适合北方种,这个土豆跟红薯西南那边可以种植,这边隔着三千多里地,真的能种出来吗?
但他们已经毫无办法,所有的银钱都用来买粮食,早就身无分文,还欠下一屁股债,根本拿不出银钱去买其他的豆种,所以也只能用这些土豆跟红薯的种来,等按照教的法子把种子发芽后种下来,浇浇水施施肥,剩下的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过等到两个月后,入了夏,看着田地里郁郁葱葱的涨势,中州一些百姓也放心了些,既然养得活,那肯定就有收成。
……
京城都旬也已经进到夏初。
都旬的四季比较分明,夏季时比较炎热。
伏太后跟新帝也去了避暑山庄,即便是去避暑山庄,也会有无数大臣随行,朝政不能荒废,还得每天批阅奏折。
伏太后本来想带着亲弟弟汉东王一起去避暑山庄,但汉东王不乐意去,他知道朝廷不少大臣都对他有异,何况那么多人在,还有亲姐姐管着,做什么都不方便,他就不想去,留在了京城。
这日汉东王正坐在轿子里过去吉祥楼用暮食,汉东王府也有不少厨子,不过吉祥楼一些招牌菜,府中厨子做出来味道始终不如他意,他大部分时候会把吉祥楼的厨子喊去王府给他做,但偶尔也乐意跑上一趟,亲自过去吉祥楼吃。
坐着华丽的,内里镶嵌着不少珠玉跟宝石的轿子,里面摆着冰盆,两个丫鬟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