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抹去眉间那一抹忧伤。
舫内顿时安静下来。半晌,却听何丽萍说:“如此良辰美景,子衿的诗如此哀伤,很是该罚!我看已做的诗中当属齐姑娘的为首”
大家正满怀期待的等着太子作诗,却听侍女来报:前方已到云龙山。
我们一行五人,忙下舫,往云龙山上走去。
云南春季多雨,刚才还是阳春一片,此刻就下起小雨来。雨丝细密,落在身上,苏苏润润,一点也不觉寒冷。山脚下有农家再卖斗笠。我见了很是新喜,太子见状,命人付钱。为我们每个人都买了一个。
云龙山果然名不虚传,比起我学艺的凤凰山更显娟秀。乃是一座不负盛名的百花仙山。
走到半山腰,向南山望去,那里竟是日光明媚,这样的景色真是从未见过。一时兴起对着太子说道:“公子还欠着我们一首诗呢。
只听太子哥哥轻吟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很多年后当我回想起这段美好的记忆,不由感叹,当时谁会想到,那日后等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竟是如此曲折的人生。
作者题外话:收藏,留言
5、姻缘(四)
“我家师傅几日前已知今日几位贵客要来,早已准备好了一切,请。。。”一个七八岁的小道童站在风月观门前脆生脆语的与我们娓娓道来。
听他一个请字,我举步便往里走。哪知道童见状赶快接着道:“请各位速速回去。”
“嗯?”这个小童难道和我年幼时一样也是个口吃儿?怎这般说话大喘气。
我一时好笑问道:“我们刚冒雨上得山来,不知小道长###们回哪去呢?”
小道童白了我一眼毫不客气:“自然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我确定他不是口吃,绝对是故意的。
太子哥哥道:“风月观天下闻名,凡付的起银两的,都可前来。难道今日规矩改了不成)”
那道童颇有些观大欺客的嘴脸,撇着一张小嘴,歪着小脑袋说:“不见自然是有道理的,哪来那么多为什么?请速回。”
正在僵持之时,听观内传来一声长叹听有人说:“童儿休得无理。”
接着从大门内快步走出一个道士。
这云龙山仙气缭绕,百花飘香。实乃是个人杰地灵之处,料想这风月观内的道士也必然是道骨仙风,怎知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