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上。
回想起自己上一世的家,最多的时候仅仅也只有4口人。
爷爷早年是一个农机厂的车间主任,老人动手能力很强,家用的收音机、自行车等都是他拆了修理的,坏了也是他做零件按上。
小时候的安茹由于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带她的原因,没上学的时候就是在爷爷身边看着他动手。小小的安茹感觉很神奇,收音机拆拆装装就好用了,爷爷的手很巧。遗憾的是,在她上初中的时候去世了。
爸爸是教俄语的大学教授,在他们那个年代学的都是俄语,安父出身于根正苗红的家庭,得益于那个年代的政策,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学校教书了,之后认识了同样在学校教书的妈妈,经过百折不回的艰苦奋斗,终于抱得美人归。
后来他每每感叹当年在好几个情敌虎视眈眈的环绕下,才能杀出重围赢得美人心,就会被妈妈打一顿。
妈妈总是说他夸张,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他所谓的情敌也就只有一个,那个人出国留学所以才没有继续追求妈妈了。
之后爸爸妈妈也死在了安茹前面,安茹连续几年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在那个没人的家过年,后来更是把研究院当成了家,比起冰冷冷的家,研究院还是有人气的。
以前虽然吃喝不愁,但是也寂寞,现在的家虽然穷,但是看现在爸爸妈妈关心她的样子,应该不是重男轻女的家庭,相信这一世她会幸福的,安茹心中对自己说。
吃饱喝足的安茹慢慢睡过去了,此时的她还不知道将面临什么,她也不知道如今是1964年,过不了几年就到了那“十年浩劫”的时期,作为一个没有亲自体验过,只从书本上看过的令人疯狂的年代。
☆、第2章 安家人〔改〕
果然第二天早上醒来吃过了一碗稀溜溜的粥后,安庆昌就领着安茹走到了大伯家门口。
据安茹的观察,大伯家距离自己家有700米,不算太远,否则以她的小身板子无论如何也是坚持不下来的。
到了大伯家,大门是敞开的,进去之后安茹就发现一个妇女正坐在堂屋里织布,手拿着梭子灵活的动着,织布机发出独有的声音,不禁让人想到“唧唧复唧唧”。
“大嫂,忙着呢,大娃在家不”安庆昌一进院门就高声喊道。
“庆昌啊,你怎么过来了是不是有事找大娃啊,他不在,这个混小子,天天调皮捣蛋,被我赶出了。”大伯母面容慈祥,长的很是眉清目秀,她温和的对着我们说:“二丫,这是病好了,我看着脸色不那么白了”说着到了碗水给安茹父女俩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