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此。自那以后,安茹就每年抽出时间去安家村探望自己的父母亲人,同时花钱给家人做检查,自己也变得开始注意身体状况了。
和路过的一些同事打着招呼,安茹走到了停车场。
1988年的春天,人们刚刚脱下厚重的棉袄,换上轻薄的春衫。此时的安茹穿着自己织的毛衣,外面套了一个格子大衣,脑袋上围了一个红围巾,时尚极了!
安茹骑的仍然是5年前的自行车,虽然它有些年头了,但是不得不说,这时候的人做工还没有偷工减料那一套,产品质量没的说,老物件使个十多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路上随处可见的一些小青年,烫着爆炸头,戴□□镜,穿着喇叭裤。让一些老大爷、老大妈很看不过眼,有些古板的李父在他们刚流行的时候就和家里的晚辈们说了,不许学习这种坏风气。后来又开始流行举着录音机走街串巷,李父也郑重的告诫了李文萱不许和那样**不羁的小青年交朋友。
李文萱虽然一直以来是个听话的乖女孩,但是她心里也有一些叛逆,在李父再三强调之下,她的好奇心反而更重了。尤其当时的李文萱正在上大学,也是最先接触各种流行元素的一群人。不过十多年的李氏教育根植心中,李文萱尝试过后,也就没了兴趣,之后把全副精力放在了学习上,在整个班级表现的极其优异,最后被分配到国家外交部担任翻译一职。
一路上伴随着“叮叮当当”的自行车铃声,安茹总算是到了四合院中。
如今的安安和乐乐已经10岁了,4年前因为安安和乐乐上小学的原因,安茹已经成功的劝说了李母,把两个小家伙接到了李文昊和她的身边。
李母虽然不愿意,但是也不能耽误孙子的学习。再有一个,她本来是想跟去照顾孙子的,但是也不能撇下丈夫和女儿,只得强忍着心中的不舍,和孙子们分开了。
安安和乐乐上了小学,安茹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了,这里没有总是宠着他们的李母,他们也聪明的不在反抗安茹了。
这不,安茹刚进家门,就听见了小哥俩背诵古诗的声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安茹知道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儿子们背的这么勤快,肯定是因为她晚上检查的缘故。
安茹为了让他们主动学习,却又不至于厌学,想了很多的法子。最开始是用零食、玩具来吸引他们,后来是用零花钱,之后就是如果他们学的好,就带他们出去玩,或者是满足他们的小愿望,还时不时的夸奖他们。
有了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