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商户却也不少,有收土特产的,有卖鞋子卖米的。
倒也热闹。
金泉跟着大家走在路上,前方有一十字路口,下面也是石板路,石板路下面便是百合镇的人民广场。
金泉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前面小丫顺着青石板一步一步地往下跳。
这一幕是如此的熟悉。
金泉看着看着,耳边好像听到了舞龙的声音,有人在叫她:“泉儿,快过来看戏。”
她踩在青石板上,突然停了下来,鼻子一酸,忍不住流下泪来。
小丫回过头吓了一跳。
“妈妈?”
“你没事吧?”李松青也注意到了她的异常。
金泉抬起头,指着第二步台阶,道:“这里……我就是在这里被唱戏的人吓得摔了。”
“这是你的家乡?”
“对。这里是我的家乡。”
她幼时遭了难,那个时候她只有八岁,平时又和父母住在山里,过年过节去镇上是叫赶集,甚少会提到什么镇。
后来跟着陌生的大人们逃难,也无暇顾及这些事情了。
不曾想到,有一天,她会回到自己出生地来演曾经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
像是逃亡半生,她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诉说这半生的经历。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只是给这个主题收个尾,不知道为什么,我哭了两个多小时。
第52章 救灾(一)
时间过得很快, 雨兰镇的人们常常听到戏班子已经到了某某镇了,但就是还没有来雨兰镇。
大家起初还有点着急,后面到了春耕的日子, 要开始排红薯, 种土豆, 点玉米,到处拾牛羊马粪给刚过完冬天的土地追肥, 便忘了戏剧班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的雨兰镇, 平常最顽皮的小学生们放学后也不再是在镇上玩耍了, 而是三五成群背着小背篓到处捡牛粪给家里的田地施肥。
对于雨兰镇的庄稼人来说,下半年的收成就全靠上半年的这几个月的播种了。
今年气候难得地好,唐丽娟她们的土特产交流站也开始发放各种作物的良种。
一听良种, 外面立马就挤满了人,结果一看种子,又忍不住问道——
“这个良种能行吗?”
“听说还要授粉, 还要分开种,还要那么麻烦, 不如就种我们自己的种子。”他们在说的是新推广的玉米种子。
本地的玉米颗粒小,产量低,但大家没见过外面的优良品种, 所以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自然也就有人有疑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