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的血脉里,果然天生就流着这样寡情的血液。情爱,女人,于他们而言都敌不 过权势……
李亨也知道姑母对他的行为甚为失望,可最终还是为求自保上书,求与太子妃韦氏 和离。而李隆基连劝都未曾劝过半句便允了和离之事。又因身份不同,韦氏和离后自然 不能再嫁他人,便那样悄悄被送到了城外感业寺剃发为尼。
那一日,李持盈特别赶到了感业寺中。这座曾出过大唐唯一女帝的庵堂,仍一如从 前冷清。相较于女冠们的逍遥,女尼的日子可说是是一种煎熬了。青灯苦佛,无数从宫 廷出来的女子便把大好青春耗费在这座看起来阴森的庵堂中……
冷眼望着韦氏木然没有任何表情的脸,李持盈从心底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凄然。这 样的表情,她在许多张熟悉的面容上见过,那样了无生机,完全放弃了一切的神情……
“姑母……”李亨低唤一声,在李持盈回眸相看时,却把话咽了回去,只是垂眉不 语。
李持盈也不同他说话,只冷然拂袖而去。她不知道那时候李亨是想同她说些什么。 可是,不过数日,她便得知李亨长子广平郡王李豫将迎娶韩国夫人之女崔氏为妻。
乍闻这样的消息,李持盈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她才才使朝光往东宫与李亨 言说“太子如今已大了,不再需旁人扶持”之言。自己却开始收拾行装。
朝光回到观中,忍不住嘀咕:“奴婢还记得之前说过那李静忠只能做马夫,怎么太 子竟让他随侍左右……”
李持盈闻言,不禁怔忡,想起那个生得丑陋,却心机颇重的年青宦官,不禁一叹。 “果然,亨儿身边是有人献策的。”
黯然低叹,她也不再多说其他。甚至不理一直相求的朝光,只带了秋眉一人便悄然 离开长安。甚至连向王维告辞都没有。恰是她出京之时,巧遇杨府中人也至明德门前迎 客。那样的排场,那样的气势,说是迎国宾也不为过。
可细究之下,却不过是打四川来了杨家的一个远亲罢了。“杨钊?此人到京,这五 杨,大概就要变成六杨了长安城,如今已成杨氏天下啊……”低声轻叹,却又摇头。
既然已经决定离开,还要去惦念那些事作甚?
轻车小驾,悄然离开长安,她一路而行,先往东都洛阳,拜祭亡姐。在洛阳不过逗 留数日,却是又得了一首好诗。
乍得这饮中八仙歌》,李持盈说不出的喜爱。于字里行间,仿佛又见长安城中盛 景。“天子呼来不上船……这样的诗句,若不识李太白,定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