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有这么多优点,李从年当然也想利用,其炉体成圆筒形,内衬耐火材料,分为碱性材料和酸性材料,李从年早就指导工匠们以白云石为主要原料,做出了性能较好的碱性耐火材料,问题是炉体结构需要用钢材搭建,制作的时候要用到轴承,还有,生产过程中空气的吹入实现起来也比较困难。
顾名思义,转炉在生产的过程中是能够转动的,其炉体一般是用钢板制成的,通过托圈耳轴放在支座轴承上,操作时用机械倾动装置使炉体围绕横轴转动,这些部件制作的难度相当大,李从年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些折中的办法。
这些都是李从年让未来五年的规划,当这个详细的计划提交给崇祯之后,崇祯为李从年这么大气的计划所折服,虽然这个计划里有许多的不足,可是李从年相信早晚有一天的他这个计划会完全成功的,到那个时候军械司就能制造出更加精良的火器和大炮来,到时候伐鞑子的日子不远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 车床的改进
第一百九十六章 车床的改进
这是李从年第二次来到山东军械司,在这个即将过年的时候,李从年采用最快捷的方式到达了山东军械最里面的科学实验局。因为今天他要见证大明科技的力量。
在崇祯六年年末,根据西洋车床的模板,实验局改进的第二代车床的所有零件都已经加工完成,这些零件有一部分是直接铸造而成,例如底座与一些保护性的外壳,其余的大部分则是已有的那台车床加工出来的。
旧车床日夜不停地运转,仅是齿轮与轴承就损坏了好几套,更别说刀具了,在这二十多里李从年都要到实验局看着工人工作,因为他知道大明能自己制造出车床来,这表示大明已经开始走向了工业化的第一步,虽然这一步在后世的人来说多么的微不足道。可在李从年看来却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李从年对这些东西茫然一片,可是他不想统和一个国家的力量会造不成车床来,在这二十多天来刀具崩断的现象大为减少,而且刀口的刚度与硬度也大为提高,显然是实验局的工匠又找到了更合适的材料,或是重新改进了刀具的制作工艺。至于驱动车床时转动盘也用水力车经过皮带带动的,他们经过一年的艰苦的努力的制作,不过这些付出都有所回报,第一台车床的制成品虽然合格率甚低,但也终于能从里面挑出六套精度最高的零件了。
站在旁边看了二十多天的李从年,原以为车床最关键的零件是变速箱与丝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