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宗羲在在心理想道:“崇祯皇帝主张办民报》,不正是前辈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主张,“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而皇帝之民报》,如今能较前辈主张更进一步,也正是我辈多年奋争之故,当此之时,岂能再犹豫不决。
“百官能名爱民如子,即能受民爱戴,称为清官;而陛下却能居于‘天下百姓之子’,这才是真正的爱民为民。陛下都能如此想法,草民又何惜此身!”
黄宗羲的此番思想斗争,崇祯虽然能猜出一二,却绝不会想到,自己办民报》的想法,会被黄宗羲认为是东林党人奋争的结果。当然黄宗羲更不会猜到,皇帝的这番“是非听之天下”,不过是受到李从年的影响,是后世非常普遍的一种方法。
“草民接旨!”黄宗羲再次叩拜,语声异常坚决,欲与刚才的那番私心犹豫划清界限,崇祯与黄宗羲,这才开始真正商量这份报纸该如何办。只是商议的内容无人知道,周边侍候的太监,这时已被崇祯遣退。
但后人也从中看出,民报上从不刊登商户广告,更不受各方金钱权势扰乱。但是到了后来,各类报纸层出不穷,广告已成生存之必须;为顶住这方面的压力,黄宗羲才说出,不刊登广告,天子早有谕旨。此时,黄宗羲才意识到崇祯告诫的意义,他原本对这个要求并未在意。也正因没有金钱权势的干扰,民报成为真正的百姓呼声,评议时政深刻精髓,报纸发行遍布中外天下,最终成为天下第一大报。
仅靠报纸的发行收入,部分人士的捐赠,崇祯提供部分内帑支持,只是维持个收支平衡;黄宗羲为弥补没有广告收入的不足,集刊成书专项调研策略谋划等等,不断深耕精作,又有崇祯皇帝给予支持,民报集结了明朝大批有思想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成为天下第一智囊。
但是,民报最直接地反映百姓的呼声,必然侵犯了许多官僚地主富商的利益,激烈交锋论战不可避免,朝野间风起云涌,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给崇祯年间更增添了许多故事,这是李从年没有想到,原来一个开明的思想浪潮却能引起诸多的浪潮。
☆、第二百章 敌后特种战
第二百章 敌后特种战
辽河位于中国东北南部,自东北向西南贯穿整个辽河平原,辽河流域基本已落入后金建奴之手,明军只控制着辽河西部近两百里外的大小凌河以南,燕山山脉以东沿渤海的一条狭长区域,而燕山山脉及其西部大草原则为蒙古诸部所属,崇祯二年的春天,来得似乎格外的晚,已是早春三月,边墙外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看不到融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