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就会害了别人。
然而这大大小小七八个墓,我却在最角落里,找到一个小小的坟墓,没有墓碑,也没有墓门,甚至墓边也没有雕花,如果不是那和其他坟墓一样的石头,做了墓顶,我还真是挺难察觉这是个坟墓。一般来说,旧社会的大户人家,墓葬基本上都比较集中,就如同眼前这些墓一样,最大的是族长,大的是家中长辈或者男丁,小的是姨娘夫人等,可是这个墓的个头比其他的都小很多,似乎不是女性的坟墓,而是一个小孩的。
会是地主牵着的那个小孩吗?我拨开杂草稍微靠近了一点,突然发现,在墓前插着香烛烧尽的小棍,地上还有一些被风吹雨淋,早已腐烂的纸钱。
第五十一章 .无名坟墓
这说明,有人曾到这里祭拜过,并且是不久之前。这个墓的墓顶,石头的颜色等,都明显比其他的墓要新一些,所以我断定,这个小小的坟墓,是这七八个墓里,最末一个修建的。
这个发现让我有些兴奋,因为自打到了这里以后,那个地主牵着的小男孩到底是谁一直让我苦思无解,而问了田德平这样的老村民,也都不知道。于是此刻我开始固执地以为,我找到的这个坟墓,就是那个小孩的坟墓。
在农村有着这样一个习俗,如果一个孩子未成年就死去,称之为“夭折”。而夭折的孩子通常会被老人形容成上辈子修为不够,没能够完整的修成今生为人,所以始终是长不大的。于是在处理小孩子的丧事的时候,农村流传着非常多的劣习。
例如水葬,放在竹排上顺水而下,翻沉在水里就算是投胎了,殊不知这样做对亡魂极其不好,生生地把一个鬼魂束缚在水里,与世隔绝,不见天日。还有一种则是带到山林里随便挖坑埋了,之所以要在山林,也是为了不见天日,且山林里的坟墓难以寻找,活着的人不容易找到坟墓,渐渐也就淡了牵挂。
等等劣习,在对待儿童的亡魂上,是极为不公平的。而眼前这个坟墓,虽然和其他大墓葬在一起,但是也没有刻碑,意味着这个孩子是无名无姓之人,这样的孩子即便是有一个好端端的坟墓,到了城隍,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城隍不收,走又走不了,回又回不去,自然而然的,也就变了孤魂野鬼,从此以后都在周围晃荡,直到有一天耗尽了自身,从此魂飞魄散。
我问田德平,这个小小的坟墓,可能就是你女儿看到的那个小孩子的坟,你知道这里头埋的是谁吗?田德平摇摇头说不知道,他只知道这地主是家中独子,娶了老婆,自己也有孩子,但是当初他们是一起离开的村子,走的时候那孩子还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