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槐城地区的一个小镇,在那里安家落户了。户籍和宅子,沈捷早就帮他安排好了,户籍改头换面,跟沈家一点关系也扯不上。宅子是一座二进的小宅子,周围的坏境安静安全,就连邻居们都是好相处的本分之人。
不过,有了十年前的教训,杏儿暗地里的农庄,可不止二十几家。暗地里,她还有别的产业,都是;利润丰厚的酒楼、饭馆、首饰店以及服装店。
从五年前开始,他就在父亲和母亲的支持下,用父母给的银子,以及他自己打猎挣的银子,未雨绸缪。陆陆续续的收留了五百多个五岁到十五岁的孤儿,以及六十几户被恶霸和官府欺压逼迫,以至于没有活路的穷苦人家。这六十几户人家,也有三百来人。
如果杏儿稍微小气一点,心胸狭窄一点,必然会“薄集厚发”,掀起一场巨大的闹剧,跟桃儿一刀两断。从而,曾经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也被皇家所深深忌惮的“五大势力”……………沈家、许家、柴家、燕家和沐家,就打开了一个大的缺口,假以时日,必定可以彻底的分化瓦解,不足为惧!
一家人快速的商议了一阵,做出了决定,将侯府现有的三十多人都召集了起来。这些人,除了大管家和他的三个手下之外,就没有谁是沈捷和杏儿的人了。
沈安四十五岁,是沈捷以前的贴身侍卫,跟他一起长大。十年前,沈家被抄家流放之前的一个月,沈捷当机立断的给了他自由,把他一家大小的身契还给了他,并去衙门办理了正式的文书登记。
果然,这个昏君连其他无辜的人也没有放过,珍珠珍宝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在杏儿一家接到圣旨的同一时间,许家、燕家跟德王安世昌,也接到了圣旨。
其用心,不可谓不险恶,不丑陋!
这些情况,沈捷早已获悉,此时清理下人,就简单多了:“沈安,你带着三个手下,暂时去陶然农庄安置!过几日,我和太太处理好了手头的事情,也会去那边安置!”
幸好,许家和燕家,也早有防备。早在半年前,就听从了杏儿的劝说,将超过三分之一的资产化明为暗,将损失降到最低。
受他的影响和启发,在杏儿一家踏上回京的路途之时,柴勇、沈翔也非常机灵的去办了一些假的身份证明,暗地里购置了一些田产、山岭、宅子和店铺,有备无患。
安世昌也热烈的响应:“就是,这算怎么回事啊?没有这样欺负人的,一次抄家流放就够冤枉够受罪的了!昏君,正是昏君!”
漫漫长夜,还有无聊的寒冬,有许多时候,大家正是在听杏儿讲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