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寺中一游,真有清心洗骨之感。
龙门石窿为中国三大石窿之一,“龙门山色”为洛阳八大景之冠,“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隋、唐至宋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造像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数目达10万余尊。其中体形最大,最为优美的当属数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大佛。大佛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传说卢舍那大佛参照武则天形象而造,因而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气质庄重文雅,形象睿智明朗。
覃小贝在大佛像前徘徊良久,对这位数百年前的千古女帝充满追思和敬仰。武则天长居洛阳近五十年,一生荣辱与洛阳息息相关,洛阳成就了武则天的帝业,武则天也创造了洛阳的辉煌,传至今日的“洛阳三绝”:龙门石窟、洛阳牡丹、洛阳水席,皆与武则天息息相关。覃小贝在洛阳游历了三日,仔细追缅了一遍女皇一路向上的足迹,心中颇有“他年我若为青帝”的遐想与感慨。
按照覃小贝的心意,游完洛阳,再游长安,才算把一代女皇、两座古都连起来看好。无奈南山皓和王子默都不同意,如此出关西游,没有半个月是回不来的,纵然骑马再快,赶到北京也要落到船队的后面了。
覃小贝无可奈何,只好跟随大家出洛阳北去,由孟津乘舟渡过黄河。
孟津有“河图之源、人文之根”之称。龙马负图、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伯夷叔齐扣马谏等许多典故都发生于此。过黄河之后,先沿河向东,经过唐朝诗人韩愈的故乡孟县,再过晋朝开国者司马懿的故里温县,由博浪沙(张良募壮士于此刺杀秦始皇)折向,一路北上而去。于淇县探访了鬼谷子隐居讲学之地,在汤阴拜访了岳飞家乡。路过安阳,当时殷墟、妇好墓还皆未发掘,更不要说后来袁世凯的故居了,于是只在这里游了羑里城和灵泉寺。
由安阳向北,半日骑程抵达邺城。邺城始建于春秋,著名的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曹魏时期再扩建北邺城,于此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与他的儿子、幕僚们在三台之上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和“建安风骨”,也为后人留下了“铜雀深宫锁二乔”的感慨。昔人已去,高台为墟,于荒丘高草与夕阳余晖中,覃小贝与王子默、南山皓几人驻马久立,谈议争论良久。
快马加鞭,再用了一个辰,覃小贝一行便来到了成语之乡邯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