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这煮私盐来钱竟来得这般快!
怪不得那些商贩冒死都要躲着官府贩卖私盐、从中谋利!
齐大郎几人都是会算账的小子,因此张巧儿一说只要一天一夜便能煮出三、五石盐来,他们立马就在心里把那些白花花的海盐、换算成一串串响叮当的铜板子儿。
于是换算完后齐大郎几个一个比一个精神,也不用张巧儿再出声催促叮嘱,便都自觉的瞪大双眼、盯着那煮盐的密封器具,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只等那盐一得了便各司其职
因这煮盐的法子是张巧儿从前世记忆里“偷”来的,默写下来后张巧儿也反复的修改验证过,加之这法子说白了其实十分简单、没什么难操作的高科技技术性。因此在张巧儿几人小心翼翼的运作下,他们不眠不休的在煮盐的茅屋里盯了一天一夜后,最后还真是成功的煮出了两石海盐来!
这只不过是张巧儿几人头一次尝试着煮盐,竟然就能摸索着煮出两石海盐来,虽然比预期的最低数量还少了一石,但却已足以让张巧儿几人兴奋不已、满心激动!
并且有了头一次的经验后,接下来张巧儿等人再煮第二次时便熟练了许多,最终的煮出来的海盐一过称、竟足足有四石之多!
这个数目让张巧儿等人高兴得齐声欢呼、个个都满脸喜色,就连成天爱绷着一张脸装酷的齐大郎,见了那白花花的海盐后、嘴角也下意识的翘得老高!
第四十二章 见好就收
既然这盐已经煮出来了,张巧儿等人自是很快就把它们挑到城里去卖。因是私盐所以张巧儿等人也不敢大张旗鼓的贩卖,只敢戴了遮头遮脸的大斗笠,兵分几路、先偷偷的寻了几间不起眼的盐铺试探,委婉的问掌柜的有没有进货的意思。
闽南沿海一带卖私盐横行,参与制贩私盐者不仅成份复杂,且人数众多、遍及各地。在福建路西部的上四州地区(建、剑、汀州及邵武军),因地险山僻,当地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常年以贩私盐为生,有时甚至整个村落的人都外出往返贩盐。
因此在闽地沿海一带,偶尔有人挑着三、五石私盐到盐铺兜售,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大家伙儿也都心知肚明这盐的来历。
虽然偷偷贩卖私盐是犯法的事儿,但因小老百姓卖的私盐的数量通常很少,因此官府大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理会,只把心思全放在抓那些贩卖大批量私盐的盐商上。
毕竟那种大盐商走私一次私盐的利润,远远超出那些只买三五石盐的小老百姓。且小老百姓大多只会在盐的产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