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量只是张巧儿发家致富的一个踏板,必须适而可止、见好就收,否则弄不好真会惹上官司!
因此齐大郎一把顾虑说出来,张巧儿马上一脸赞同的附和道:“齐大哥哥说的没错,我们是差不多该收手不干了,这贩卖私盐毕竟是桩不占理儿的违法买卖,我阿爹和阿母其实也不怎么赞同,已经偷偷的说过我们兄妹好几回了!”
张大郎兄弟听了也是齐齐点头,表示赞同即刻停手。
而既然大家都对停手一事没有异议,齐大郎几个小子立刻就动作起来———先是把煮私盐的器具都藏了起来,再把那些引盐水的水槽都拆了,最后把煮盐的茅屋也改成张家的厨房,一点一点的把煮盐的痕迹逐一销毁。
而煮盐这条财路一断,张巧儿闲来无事便开始琢磨新的赚钱法子。不过时值六月、眼看着很快就要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了,为了让齐大郎兄弟和张大郎兄弟专心备考,张巧儿暗暗打定主意不再把他们拉入伙,免得耽搁了他们读书的功夫、影响了后半辈子的大好前程。
并且闲暇之余,张巧儿还把煮盐赚来的银钱分成了两部分,其中大部分交给了吴氏保管、准备给张大郎兄弟当上泉州府参考乡试的盘缠;余下的一小部分张巧儿自个儿偷偷的留着,打算寻到商机后用来当本钱、用它们来继续替张家生钱。
不过张巧儿一时半会儿也没能想出新的挣钱法子来,只能把心思都放在照顾张大郎兄弟的起居饮食上———这古人参考科举,难度可是一点都不比现代的高考低,同样是件劳心伤神之事!
且读书最费的就是脑子,加上张大郎兄弟十分勤奋、日日都熬夜苦读到深夜,身体也就更加需要补充营养了……
而那些富人家才吃得上的鲍鱼、鱼翅、人参等补品,张家自是不可能有钱买来给张大郎兄弟吃,不过张家每天却都有许多卖剩的海鱼,那些卖剩的海鱼因北宋储藏条件差,很快就会发臭、发烂、死掉,所以最终都只能白白的扔了……
张巧儿见了觉得十分可惜,于是便每天都会从卖剩的鱼里挑几条新鲜肥嫩的,变着法子给张大郎兄弟做各种各样的鱼吃。除此之外,张巧儿见反正家里每天卖剩的鱼都很多,于是每天还会精心炖熬上四大碗海鱼,两碗让张大郎兄弟只喝汤不吃肉,另外两位碗则悄悄的送去齐家……
这海鱼本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张大郎兄弟吃了倒是多少能补充一点营养,加之张家现下家境已慢慢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吴氏三不五时还是能匀出银钱来、切二两猪肉回来烧给两个儿子补身子。因此张大郎兄弟虽然日日都挑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