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了,从入了学院后,都一班的同窗一直都礼貌中带着疏离,这两人怎么就这么自来熟呢。
相较于阿德的无奈,立夏回到家后,悠闲的煮了水饺,对水饺的味道也很满意。吃完午饭,立夏到店里看了看熬的骨头汤,见汤水很多思量着晚上在加一下水,等焖煮到明天,骨头里的骨髓和外面粘着的肉,会加的入汤味里。
水饺和面条的价钱,立夏也已经订好,大碗荤水饺八文钱,面条大碗汤面五文钱,小碗水饺五文钱,小碗汤面三文钱。芹菜和韭菜都是空间里种的,肉和鸡蛋,暂时也都是空间里的存货。只有煤子是花铜钱买来的,把煤子和玉米棒夹在一起用,也能省下不少买煤子的铜钱。
其它需要的物资,水院里的水井里有的是,还有经常需要的面粉,也都是空间里种的小麦弄出来的。基本上可以说立夏卖多少出去碗,就能赚多少铜钱。
晚上阿德下学回到家,立夏端着饭菜,吩咐阿德先趁着天亮,把帆布招牌写好。说是招牌,其实也就几个简单的大字,‘水饺面条’。明日等墨干了,再用木棍挂起来即可摆在店门口用。第二天早饭后送走阿德,立夏就在厨房,用精神力压面皮和擀面条。等面条和面皮都准备了不少才作罢,把木棍做成的帆布招牌板放到店门口,店前的折门也全部都推开。推开门板店里视线变宽广,也亮堂了不少。
饺皮面条都端到店里,两种饺陷都各自弄了一碗放在案台。点燃大锅灶的火边煮开水,边迅速的捏着饺子。立夏只捏了三四碗的水饺,太多也没地放,有客人时在包也不迟。第一天营生本就不清楚这里的状况,弄太多放在案板上太久也不好。
立夏坐在地里,手里编着布编,一直等到快正午,才有客人进门。问清楚价钱,那对中年夫妻要了两碗小碗的面条。立夏让客人稍等,就在一直保温着的开水里,下了两碗面条,等面条捞出来后,从汤罐里舀出一大勺汤,分别浇在面条上,在撒上一点葱花。
给两位客人送过去后,那对夫妻连汤带面吃的精光。立夏收了六文钱,那位中年人憨厚的笑着称赞很好吃。立夏客气的道谢送走客人,心说汤是熬了一天一夜的骨头汤,面条是加上鸡蛋用精神力揉了很久才压出薄薄的面条,肯定不一般随便弄的面条好吃。
没多久店门口停下两辆马车,马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