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子也得娶亲了,婆婆不在了,作为嫂子,也要考虑帮一下忙的。给宫里的年礼也备好递了,她前后仔细看了十几遍,没有纰漏了。
新年来的时候,依旧是娘几个过,标准爹也没能回来。这一年的应酬就多了,淑娴偶有被带出去过其他的地方,淑嘉却只去了舅舅家。舅舅家离得不远,按后世的说法,大概是在同一个街区。
淑嘉与淑娴共乘一辆马车,跟在西鲁特氏的车后面,进了角门,换车。据说……是看外祖母。外祖母住在府邸的西路,之前淑嘉也来过,只是那时候小,不在意就睡着了,等睡过来的时候已经在回程了,恨得捶胸蹈足。
现在清醒着来了,囧囧有神的感觉却分外浓烈。大抵这样的人家家中的布局总是差不多的,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中国人对于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屋子就规定得很详细,布局、规格连门钉用几个都有规定。一般而言,当家主母住主屋,老太太住在府邸西路,大概与故宫的布局有点像。
也所以……舅舅家跟荣国府的布局也有点像,外祖母那里也要过几道门,过个抱厦厅。见外祖母去,外祖父还死了。哦漏,还好,她不姓林。
外祖母一头银丝,雍容富态,长相看起来就是蒙古人。虽然打扮上已经很是满化、汉化了,屋里已经有了不少女人。西鲁特氏带着女儿进来,地下早摆了拜垫,拜下去,被叫到榻边了仔细看。
老太太一开口,京味儿十足,问几岁了,爱吃什么一类。淑嘉一一答了,倒不用担心很多,她还不用寄养在舅舅家。地下两溜站着不少年轻姑娘和媳妇,也座着不少。
淑嘉被介绍了一下,外祖母亲自指着两个年轻(太年轻了)的女孩子说:“这是你大表姐,这是你二表姐。”淑嘉多看了一眼后者,嗯,大家都是二字辈的,心理平衡了好多。看着她们已经梳起了妇人的发式,可脸上还是高中生的样子,未免让人嘴角抽搐。
屋里有个四十来岁的妇女,穿着褐色绣花的缎子衣裳,头上戴着钿子也来凑趣着:“到底是您的外孙女儿,通体的气派总比旁人家的好。”老太太眉眼淡淡的,问淑嘉:“吃奶豆腐不吃?”这说的是蒙语了。淑嘉也用蒙语回答:“家里常做,就是没吃过舅舅家的。”妇人听不懂,噎住了。
奶豆腐端了上来,老太太喂外孙女儿。喂完了,老太太还打了个哈欠:“我乏了,你带着孩子去看看你嫂子。”两个表姐也起身:“我们也靠退了,正好与姑母一道。”丫头已经过来收拾了,那位妇人也只好告辞了。
路上西鲁特氏问侄女:“那是谁?”年长一点的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