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已经成为李世民克敌制胜的一支奇兵。
“很好。”李世民也不多话,敏捷地跃上马背。他的一双剑眉微扬,高挺的鼻梁带着傲然,薄唇略微上挑,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发命令似的。他只轻轻一挥手,“出发!”说罢,他便拨转马头,率领着三千五百玄甲兵去抢占虎牢关了。
换言之,李世民要用这三千五百人去面对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我默默无语地催马跟在李世民后头,准备去见证这场也许是中国战争史上兵力最为悬殊的大决战。
经过一夜不分疲倦的狂奔,李世民的三千五百人终于抢在窦建德之前到达虎牢,将士们稍作休息,第二日便不断地向夏军挑衅,打算速战速决,好班回师洛阳攻城。可惜窦建德似乎已经看穿李世民的心思,竟来个坚守大营、拒不出战。李世民虽然心急如焚,但一时之间却也无良策。唐夏两军便这么僵持虚耗着,弹指间便晃过了月余。
这日李世民收到了潜伏在夏军中探子来的密函,信中说到,夏军的国子祭酒凌敬向窦建德献计,让夏军避开与唐军正面作战,转而北渡黄河,向关中逼近,形成直取长安之势。
众人得知此信的内容,个个惊得手足俱软。因为大家心知肚明,窦建德若真放弃洛阳而去攻打长安,便是使了一招“围魏救赵”。因为李唐倾全力围攻洛阳,所有的兵力几乎都在李世民手上,而长安反而空虚,兵力薄弱,恐怕禁不住一击,真到那时,李世民就不得不退兵回去解长安之急,洛阳之围自然就解了。
李世民双手环抱在胸前,面色铁青,一言不发地坐在帅位上。我明白他的心情,因为他担心的不仅于此,唐军的将士多为关中人,一旦听说家乡受袭,军心就会全数崩溃,到那时就会不战而自败。而李世民围困洛阳一年多,耗尽无数人力财力,最终却无功而返,恐怕他会负辱终身,再无翻身的余地!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缓缓站起,啧声摇头:“大伙此时的担忧,无非是夏军会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来解洛阳的燃眉之急,但是,我斗胆请诸再想想,窦建德起兵真的是为了救洛阳吗?倘若真是这样,为何他不直接去攻打长安?”
李世民怔了怔:“明,你的意思是……”
“窦建德,我曾在金墉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他虽也称得上是枭雄,但其实也只是河北的一介草寇,心中一直向往着洛阳的繁华富贵。”我朝李世民微一颔首,“恐怕在他眼里,做了洛阳王,比做长安王还要威风。这一次,他只是借着帮王世充解围的名义,实质上是想取而代之罢了。”
“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