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姑姑拿起了一块细白布,给众人传看,道:“这是菱江白布,一般作鞋底子布料,平日里人家用来作衣裳的也有,多是贫苦人家作衣裳。也分为三等,头等细、软、密、亮,最是吸汗不过的,头等菱江白布可比得织锦缎的价钱,也有那不讲究的人家作内裳用。这次一等,亮度和软度则次之;这最末一等的,是略带黄色,手感较粗,价钱也比头一等的要便宜八成以上。同是菱江布,价格确是千差万别的。”
秦姑姑声音温软,娓娓道来,众人听得入神。
秦姑姑又道:“你们传看的这一块,便是头等菱江白布,市面上银钱可卖一两银子一尺。是湖州的江家镇店的料子,江家织布秘法传承百年,只传女不传男,女家招赘上门,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织法考究,外人轻易模仿不得。”
众人啧啧称奇,互相讨论传看着。菜花不由咋舌,一两银子,以米价折算,这得值人民币八百块左右,只短短三米多布,竟卖得这么贵。不过,细细摸这棉布,手感顺滑,很亲肤。菜花不由得佩服古人的智慧,在没有任何机器合成的情况下,能手工把这布匹织的如此细密,真是令人惊叹。
秦姑姑又拿出三块缎子,递给前排的丫头,道:“这是花软缎,织锦缎和古香缎,其特点:平滑光亮、质地柔软。古香缎、织锦缎花型繁多、色彩丰富、纹路精细、雍华瑰丽。多为作袄裙上衬使用,比甲等。又以花色,软滑程度分不同档次,头一等的值十两银子一尺,最次一等也值二两。”
众人一一比对,又听得秦姑姑说:“你们传看的,也都是头一等的布料。你们可细细看经纬,分线的均匀度。此织法据说是倭人至新唐之期所传,现以福建龚家锻又是第一等,采用钩挂织法,布料正面是看不出经纬的。”
一番传看后,秦姑姑又依次拿出花绫素绫等相应布料细细说了起来,一下午就说了十多种布料,要求小丫头们要背熟产地,质地,织法,作什么作用等。
也许是女性都对衣着的喜爱是天生的,哪怕才是几岁的小丫头。所有的小姑娘一扫早上习字的痛苦,认真的听秦姑姑细细的说起一条条精美的布料,如饥似渴的吸收着这些知识。
菜花几人分看着花软缎,触手摸去,仿若摸在一块美玉上面,光滑细腻,触手升温。秦姑姑又道:“每一块布料,都有不一样的感觉,都是有灵魂的,只有领悟了布料的特性,才能针对布料做成不同的物件,”
田巧珍却看着身边挂着的一小片如烟如雾的软纱发了呆,只喃喃的道:“秦姑姑,这布料真好看,是叫什么啊,感觉像是青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