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他们一同逃来了东阳郡,也不代表着他们愿意一直这样居无定所地漂泊下去,而周老爷子,作为里正,也是作为族叔,在他们面前的确具有一定的权威,但是这种权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散的,没有人会一成不变,他们也会有各自的小心思,所以啊,人呢,无论在什么时候还是得给自己留点儿“底牌”得好。
“对了,长宁,这几日你也好生在家里温习着功课,等到你爹去打听出来哪家书院教得更好的时候,就让他带你去试一试,若是能进入书院中读书,你的学问必定会大有长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哪一个又会是简单的?作为本地人,总会知道的东西比我们多些。”
作者有话说:
今天上夹子带来了许多点击量,众口难调,所以,在读者的基数增大的情况下,会有读者喜欢支持这篇文章,就会有读者不喜欢其中的某一个剧情点,由于整篇文章的大纲我已经设定好,不想再多做改动,也想坚持自己的初衷——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因此,一直到本作品完结前,都不会再去看评论区了喔,希望没有收到我回复的读者朋友不要失落哈,等到完结了,我会一点一点翻出来再看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去和自己所写的做个比对,以发现自己作品中的漏洞或是不足的地方,在下一部作品中再接再厉!
第三十七章 生计
周老爷子还记着周长宁读书的事情呢, 他老人家呢,自家人了解自家人,祖上也没出过什么大官, 怎么可能把这种光宗耀祖的压力放在儿孙身上呢?对他们最大的希冀, 也不过是希望能读书识字明理罢了,哪成想,却有了周长宁这么一个爱念书的长孙?他直到现在都还记得, 当初长宁考中童生的时候, 衙差来家里报喜,他胸腔中涌着的那股激动的心情。
同样,他也能记得,在长宁准备去清河郡考院试的时候, 在路上便因着不适应而上吐下泻, 不得不打道回府错过院试的时候,醒来后孙子悄悄红了眼眶,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整整呆了一天。
现下能有机会让长宁再寻得名师教导,哪怕是要的束脩更贵些,他也认了, 在青石镇的时候, 他倒是想掏这笔银子呢,只可惜镇上的私塾教学水平有限,教得最好的何秀才去考了三次乡试也因着家底儿快要考没了而被迫放弃。
周老爷子是一心为了长孙打算, 周长宁也乖乖地应下了, 只可惜,他心里的真实想法要是说出来, 只怕要唬老爷子一跳呢。
的确, 周长宁前世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不假, 多少也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