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便可以下意识地做出决定了。
自然,王七能够给他推荐衡池郡,也让周长宁对此人更加放心了许多,心里大概盘算了一下,道:“小侄一家需要十一张船票,此外,因为祖父还未曾与族人提起过此事,不知王叔能否尽力帮忙周旋,届时商船上面若是有空位的话,可否允许族人们先上了船再补上船票呢?”
对此,王七也只能说一句“我尽力而为吧”,毕竟,他和商船上面的管事交情也相当有限,并不敢在周长宁面前打包票。
“那便提前先谢过王叔了,小侄一家人此前也少有坐船的时候,对这船票的价格也不甚了解,这些银票便先交予王叔,若是仍旧不够,怕是要劳烦王叔先行垫付,小侄定会随后补上的,也不会让王叔白忙活一场。”
周长宁说着,将手中的银票推了过去,家里要准备的许多东西虽然需要花费一点儿银两,但是相比起他一次性从齐钧那里得到的一千两银子来说,着实可以称做九牛一毛了,因此,他在从家中出来的时候,便带上了其中的一部分银票。
王七也并未推辞,接了过来,毕竟,一次性想要拿出十一张船票的银钱,对于他来说,也是会造成不小的财政压力的,当然了,他本人更满意的则是周长宁的最后一句话。
须知,王七难道是什么老好人吗?那当然不是了,如此费心费力,除了秉持着“多个朋友多条路子”的心态、想要交好周长宁之外,更多的自然还是因为其中有利可图了,周长宁能够如此上道,也算是省却了他再去想方设法明说暗示的功夫了。
第六十三章 离去
事实证明, 周长宁托王七来解决船票的事情,算是找对人了,对方本来就是在码头上常年做活的人, 和来往东阳郡的商船打交道的次数多了, 总会积攒下来几分人脉,这个时候,可不就派上用场了?
隔了不过短短三日, 周长宁再找来的时候, 王七已经将事情办妥当了:“贤侄,这是你要的十一张船票,加上其中上下打点的人情花费,总共花了不过九十两银子, 这是剩下的银钱, 另外,你说的那件事情我也和方家船上的管事说好了,你们若是还有人要登船的话,届时可先上船后补票。”
周长宁也是在码头上做过两天苦工的人,对于客船的价格还是知晓一二的, 九十两银子, 其中还包括王七在中间截留的一小部分,每张船票的价格的确要比客船贵上一些的。
可是换个角度来想一想,客船可并没有那么多守卫的家丁, 万一运气不好遇上了水匪, 到时候在空荡荡的江面上,即便家财万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