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是不用担心周家人和船上人的关系不睦了。
在船板上和方管事又闲聊了几句,见他去了船后头清点货物,周长宁这才回到船舱的房间里。
正如周家人所猜测的那样,方家商船虽然每次会向外出售一些船票,可这都是有数的,很显然,周家此次登船的人数超出来了,这才惹得几个船上的人不得不挤在一起,给他们多腾出来了一个房间。
是的!在今日清晨,按时按点来周家找老爷子、准备一同登船的,也就只有杨家父子俩,当然了,其他族人也知晓周家人离开的时间点,帮着他们把东西运到了码头上,这才目送他们离开。
因此,多出来的杨家父子俩也是刚刚才补上了船票的,其价格也是让杨永康在心底里好一阵肉疼,不过,肉疼归肉疼,但他心里清清楚楚,这一切付出都是划算的。
杨永康自觉没什么大本事,那就一心跟着有本事的人走啊,在他眼中,先前最有本事的无疑是周家村的里正周老爷子,现下则是周家的某一位不知名的人。
为何会认定周家人走的路都是正确的呢?那自然是因为杨永康心里的那一番计较了,仔细盘算一下,周家也就是刚来东阳郡的那一阵子,兄弟三个都和他们一样在码头下苦力,一天苦哈哈地挣些铜板。
可是后来呢?没过一阵子,先是周老二开了杂货铺,再是周老三开了豆腐铺子,然后是周家老大也不来码头上做活了,直接去杂货铺帮他弟弟做事去了!
且不提那一阵子周大新外出的时候脸上那笑眯眯的模样,一看让人便知这是有好事临门了,单说周家开的这两间铺子,租金、进货成本等等,这不都得花上一笔不菲的银钱?
同一个村出来的,周家就算先前条件比他们能宽裕些,又能宽裕到哪里去呢?由此可见,在搬到东阳郡以后,周家大抵是找到了什么发财的门路,彻底发达了吧?
正是碍于心底里的这个猜测,在得知周老爷子愿意帮扶村人一把、替他们先垫上船票钱的时候,杨永康对于心里的猜测越发笃定了,与此同时,咬了咬牙,决定闷着头,以后就跟在周家身后混了。
不过,心里的这些计较,杨永康也从未对外人讲过,就算是对着自家儿子,也是深怕他年纪小不知事、被外人哄骗着说出来,故而没有吐露过半个字,杨毅也只知道自家要搬到衡池郡去,为什么要搬、为什么这样着急等等,其原因一概不知。
杨家父子俩住在隔壁的那间屋子,周老爷子、周大新、周长宁住一间,周三全、周二柱带着周长平住一间,女眷那边,周老太太、林氏和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